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顏面神經麻痺中西醫如何防治?
在季節交替尤其是冬、春季時,是顏面神經麻痺最好發的時間。顏面神經是腦幹分支的第七對腦神經線,它主要是控制臉部肌肉,使我們能做出各種臉部表情及開合眼睛的各種動作。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特發性顏面神經麻痺」,亦稱「貝爾氏麻痺」。所謂貝爾氏麻痺被認為是原因不明或病毒的感染,使得供給顏面神經營養的血管之中的血流惡化,導致顏面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麻痺,大部份的顏面神經麻痺都是屬於這類麻痺。 此病在發病初期的進展是很快速的,通常在兩天內顏面神經麻痺的程度會達到頂點。而在發病前,常有類似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的症狀。顏面神經麻痺的急性起病期,約半數的患者在耳垂後下方或下頜角後有疼痛現象,經過數小時甚至一至三天後,會發現口角歪向對側,在講話或笑的時候其症狀會更為明顯。 顏面神經麻痺的主要症狀: 1. 一側面部表情肌肉出現不對稱甚至癱瘓。 2. 眼睛不能完全閉合。 3. 患部的肌肉無力及失去彈性。 4. 臉頰及耳背感到疼痛。 5. 說話和進食會感到困難。 6. 可能舌前2/3味覺減退或喪失。 7. 不能完全做皺眉、閉眼、鼓腮、吹口哨等動作 治療的方式: 一、西醫治療: (一)在急性期一般給予類固醇、血管擴張劑、止痛劑等,或服用維生素B群幫助神經修復。 (二)物理治療:包括按摩、紅外線、超短波、干擾波等療法。 (三)自我照護:可以在專業人員教導下進行自我臉部按摩,避免肌肉僵硬,另外可以嚼口香糖,做吹口哨、皺眉及提眉毛的運動,儘量避免吃過硬或太過辛辣的食物。 二、中醫治療: 從中國傳統醫學的觀點,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常因風邪外襲、肝風內動、肝氣鬱結、氣血兩虧等因素所引起,每個因素所引起的症狀其臨床上各有其特徵,如:時常伴有肌肉張力變化,耳鳴、痰鳴等等,故治療上除了以一般電療刺激顏面肌肉以防止肌肉萎縮外,應依其臨床症狀,在顏面選定穴位作針灸治療以提高療效。 針灸治療(Acupuncture):請找有經驗的合格中醫師作針灸治療。常用之穴位包括:翳風、四白、地倉、人中、承漿、合谷 、陽白、攢竹、足三里、內庭等。 一般顏面神經麻痺的病人,常因有一段時間的過度忙碌,造成體力透支,往往在清晨清醒時剎那才發現,口眼歪斜或乘車時面對窗口的面頰經吹風後突然發生,故其主因為過度疲勞、體力透支,在空腹血糖過低時,面頰暴露在冷風或冷氣直吹面頰情況下發生。此病應同時接受中西醫治療效果較為理想。今病人常先看西醫1~2星期之後,發現效果緩慢再轉看中醫,常錯過黃金恢復期,殊為可惜。治療期間,為保持面頰溫暖,可用熱毛巾溫敷。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