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0日 星期六
人生理財投資的經驗參考
這個經驗是由林清坤老先生所提供,他說一個人投資要成功必須至少要具備四本及三決。
四 本: 包括
1. 本 人 :這個事業要本人直接參與,不可只投資錢而本人都不參與。
2.本 錢:投資的事業要有足夠的本錢,且要量力而為,不可過度的信用膨脹。
3.本 事:要投資事業之前一定要考慮你有沒有本事去執行或完成你所要作的事業。
4.本 行:投資的事業一定是你的本行,因為只有本行,你才有正確的判斷進退能力。
三 決:
既然已經決定要投入的事業,就要有三個決心
1.抱最大的希望將目標能盡早達成。
2.盡最大的努力去工作。
3.然後作最壞的打算,萬一無法達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你將怎麼樣善後。
林老先生也告訴我,他投資股票的經驗:
1.能:找好股,自己要努力去找好的股票。
2.忍:抱得住,既然已經決定要買的股票,要抱得住才可以賺大錢。
3.捨:停 損,萬一選錯了股票或外在環境不對,你要捨得停損,你才不至於傾家蕩產。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學習情緒的四放以管理自己的情緒
每一個人難免都有情緒。正面的情緒是積極、樂觀;負面的情緒是沮喪、悲觀、消極、挫折感。
情緒的四放
情緒管理
有四種方法 :
一、放鬆,二、放下,三、放開,四、放空。
我們姑且稱之為「四放」。
第一 現代人最需要身、心放鬆。
站在台北車站前面完全無法停下腳步,總是被後面的人推擠得不由自主的往前衝,人海茫茫,不知前往何處,衝進地獄也不自知。
所以現在的人最重要的是「身、心放鬆」。
我引用一個故事:佛住世時,阿難尊者一直跟在佛的身邊,從那佛裡聽到不少法門。 在慕道者眾多,導師不能分身兼顧時,阿難也教學生。有一個彈印度古琴的在家人,名叫「億耳」,他的音感很好,很會彈琴。阿難尊者教億耳用數息的方法襌修。億耳因為怕數息數錯,開始非常緊張,到最後心煩氣躁,於是告訴阿難尊者。阿難聽了很驚訝,但他無法教億耳去掉心煩氣躁的毛病。億耳於是去問佛陀,佛陀告訴他:「你很會彈琴,一定知道弦太鬆會如何?太緊又會如何?」億耳回答:「弦太緊會斷,弦太鬆會彈不出好音樂。」佛說:「襌修的道理也是鬆而緊,緊而鬆。該緊則緊,該鬆則鬆,最重要的是身心放鬆。」
懂得身心放鬆,就懂得修行的道理。可是太放鬆,就要緊一點。
第二個方法是「放下」。
有句成語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要先「捨」才能「得」,不捨就不得。我們不肯放下,是因為我們都是「貪得無厭」,怕手中的東西一放下,就會被別人拿走,於是抓得越緊,就越不能得到新的東西。各位朋友,如果你一時失掉地位或事業,不必傷心,如果你現在是經理,不肯放下經理這個職位,就可能會得不到副總經理,甚至是總經理的位子。你一定要放掉一樣東西,才能得到另一樣東西。
生命中有很多東西是不能兼得的。
第三個方法是「放開」。
我們為何怕東西丟掉呢?因為我們怕放開了這個東西,就不再是我們的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你放開的東西,是不會喪失的。
比如你放開心胸,可以接納更多的人、事、物,可以得到新的成長。
再比如說,因為成見,你越討厭的人、事、物,你就越無法從他們那裡學習到他們的經驗、長處,也無法接觸新事物。
即使你是一個佛教徒,也要開放心胸去接納不同的宗教,這樣當你接觸到別的宗教時,就可以學到別的宗教的方法、教義。
你也可以從天主教、基督教朋友那裡學到佛教徒所沒有的東西,多開放就可以多吸收新的東西。
最後是「放空」。
完全放空就可以擁有一切,放得越空,便擁有越多;放得越少,就越苦悶。
我們在一間小小的屋子裡,就會感覺不自由,因為觸目所及都是牆壁,就束縛了自己。
如果是在大自然中,那種一望無際的草原、森林、天空,讓我們感覺很開放,好像和大自然合而為一。
我們可以利用外境來放空自己,到高山,到西藏喜馬拉雅山上,放眼望去,一片湛藍的天空,毫無邊際的蒼穹,就把自己給放空了。
佛教有一個著名的故事:一位學問很好的教授,有一天,他想向寺裡的老和尚請教問題,他到和尚的方丈室坐下,滔滔不絕談他對佛教的看法。
他說:「我今天是來向您請教的。」老和尚一句話也沒說,只是拿著茶壺,往杯子一直倒茶水,杯子都裝滿了,他還是教授看了,疑惑地問:「老和尚,你是不是頭腦有問題?為什麼水滿了,還是一直倒水?」老和尚笑著對他說:「這就對啦,你說你來向我請教問題,你卻一直在講話,你的心是滿的,怎麼能容得下我給你的新東西?」
所以,要學東西,一定要把自己的身心都放空,這樣才能學到新的東西。若不能放空,就還有「相」在。
不斷地倒水,水不斷流到杯外。
放鬆、放下、放開、放空,四放可以管理好情緒,對人生和事業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要感謝寫這篇文章的作者 ,並將這篇文章傳送給您的好友,利用四放以培養他的情緒得到最好的管理。並使大家的情緒能得到正面的積極與樂觀。
情緒的四放
情緒管理
有四種方法 :
一、放鬆,二、放下,三、放開,四、放空。
我們姑且稱之為「四放」。
第一 現代人最需要身、心放鬆。
站在台北車站前面完全無法停下腳步,總是被後面的人推擠得不由自主的往前衝,人海茫茫,不知前往何處,衝進地獄也不自知。
所以現在的人最重要的是「身、心放鬆」。
我引用一個故事:佛住世時,阿難尊者一直跟在佛的身邊,從那佛裡聽到不少法門。 在慕道者眾多,導師不能分身兼顧時,阿難也教學生。有一個彈印度古琴的在家人,名叫「億耳」,他的音感很好,很會彈琴。阿難尊者教億耳用數息的方法襌修。億耳因為怕數息數錯,開始非常緊張,到最後心煩氣躁,於是告訴阿難尊者。阿難聽了很驚訝,但他無法教億耳去掉心煩氣躁的毛病。億耳於是去問佛陀,佛陀告訴他:「你很會彈琴,一定知道弦太鬆會如何?太緊又會如何?」億耳回答:「弦太緊會斷,弦太鬆會彈不出好音樂。」佛說:「襌修的道理也是鬆而緊,緊而鬆。該緊則緊,該鬆則鬆,最重要的是身心放鬆。」
懂得身心放鬆,就懂得修行的道理。可是太放鬆,就要緊一點。
第二個方法是「放下」。
有句成語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要先「捨」才能「得」,不捨就不得。我們不肯放下,是因為我們都是「貪得無厭」,怕手中的東西一放下,就會被別人拿走,於是抓得越緊,就越不能得到新的東西。各位朋友,如果你一時失掉地位或事業,不必傷心,如果你現在是經理,不肯放下經理這個職位,就可能會得不到副總經理,甚至是總經理的位子。你一定要放掉一樣東西,才能得到另一樣東西。
生命中有很多東西是不能兼得的。
第三個方法是「放開」。
我們為何怕東西丟掉呢?因為我們怕放開了這個東西,就不再是我們的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你放開的東西,是不會喪失的。
比如你放開心胸,可以接納更多的人、事、物,可以得到新的成長。
再比如說,因為成見,你越討厭的人、事、物,你就越無法從他們那裡學習到他們的經驗、長處,也無法接觸新事物。
即使你是一個佛教徒,也要開放心胸去接納不同的宗教,這樣當你接觸到別的宗教時,就可以學到別的宗教的方法、教義。
你也可以從天主教、基督教朋友那裡學到佛教徒所沒有的東西,多開放就可以多吸收新的東西。
最後是「放空」。
完全放空就可以擁有一切,放得越空,便擁有越多;放得越少,就越苦悶。
我們在一間小小的屋子裡,就會感覺不自由,因為觸目所及都是牆壁,就束縛了自己。
如果是在大自然中,那種一望無際的草原、森林、天空,讓我們感覺很開放,好像和大自然合而為一。
我們可以利用外境來放空自己,到高山,到西藏喜馬拉雅山上,放眼望去,一片湛藍的天空,毫無邊際的蒼穹,就把自己給放空了。
佛教有一個著名的故事:一位學問很好的教授,有一天,他想向寺裡的老和尚請教問題,他到和尚的方丈室坐下,滔滔不絕談他對佛教的看法。
他說:「我今天是來向您請教的。」老和尚一句話也沒說,只是拿著茶壺,往杯子一直倒茶水,杯子都裝滿了,他還是教授看了,疑惑地問:「老和尚,你是不是頭腦有問題?為什麼水滿了,還是一直倒水?」老和尚笑著對他說:「這就對啦,你說你來向我請教問題,你卻一直在講話,你的心是滿的,怎麼能容得下我給你的新東西?」
所以,要學東西,一定要把自己的身心都放空,這樣才能學到新的東西。若不能放空,就還有「相」在。
不斷地倒水,水不斷流到杯外。
放鬆、放下、放開、放空,四放可以管理好情緒,對人生和事業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要感謝寫這篇文章的作者 ,並將這篇文章傳送給您的好友,利用四放以培養他的情緒得到最好的管理。並使大家的情緒能得到正面的積極與樂觀。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人生老化的警訊-------四化三歷
我們對於人生的態度要有所調整,以前是用健康換金錢,現在是要用金錢換健康。先進國家的國民將他們收入的七分之一花在健康保健方面,尤其是中老年人尤應該注意。
有首歌唱的是明天會更好,為了是給人信心與鼓勵,其實現實生活裡明天會不會更好不知道,但明天會更老是確定的。歲月要走過,才知道它的凌厲,到了某個年紀不得不承認地心引力的厲害,器官樣樣俱在,只是都下垂,所謂的:「萬般皆下垂,唯有血壓高。」有人因此特別忌諱說老,連「我先走一步」也不能說。中年後的身體起了很大的變化,蘋果變成梨子型,「坐著打瞌睡,躺著睡不著。想記的記不起來,想忘的忘不掉。」更糟的是哭的時候沒眼淚,笑的時候一直擦淚。頭上是「白髮拔不盡,春風吹又生」,男士們的髮型也個個如小說家莫言所說的「地方支持中央」──兩邊往中央梳,遮住稀疏的部分。
皮膚不長 Pimple(粉刺)開始 Wrinkle(皺紋),酒窩變皺紋,皺紋變酒窩,無意中發現本來以為額頭上的幾條紋路只是抬頭紋,現在卻是不抬頭也有,還好這個時候有老花眼白內障,也不怎麼看得清楚。
記憶力明顯衰退,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就是想不起到這兒來要做什麼?忘了剛剛說過的話,變得一再重複碎碎唸。
一位老先生甚至說他有一次竟然笑到一半忘記為何而笑。聽力也不行了,一位做了二十幾年百貨公司銷售員的女士,因為耳朵背,換到抱怨部門去,反正聽不到,隨您抱怨。
另一位女士說她坐公車,站在她前面的一個男孩一直跟她講話,她因為聽不到就提醒對方不必講了,那男孩竟然說他只是在嚼口香糖,沒有和她說話啊。
高科技不來電也是年歲漸長的特徵,裡一停電,所有的鐘都閃在十二點;
有一位朋友要去歐洲玩,女兒說:「媽現在沒有人用傳統相機,這個數位相機您帶著,只要按一按就可以了。」媽媽沿途拍了五百張,回來往電腦裡一放,怎麼五百張都是鼻子?原來媽媽把相機拿反了。
少年夫妻老來伴,中年夫妻怎麼辦?有人形容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彼此的壞習慣改不了,有的夫妻是什麼項目都可以吵,從來沒有妥協過,想想婚前是「好有話說」,婚後變成{有話好說}。
有一位朋友要去歐洲玩,女兒說:「媽現在沒有人用傳統相機,這個數位相機您帶著,只要按一按就可以了。」媽媽沿途拍了五百張,回來往電腦裡一放,怎麼五百張都是鼻子?原來媽媽把相機拿反了。
少年夫妻老來伴,中年夫妻怎麼辦?有人形容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彼此的壞習慣改不了,有的夫妻是什麼項目都可以吵,從來沒有妥協過,想想婚前是「好有話說」,婚後變成{有話好說}。
每個來到世間的生命,像整存零付一樣,一點一滴地離去,剛剛才是意氣風發的少年,一轉眼變成哀樂中年,還有人要譏笑說這些人是:「知識退化,器官老化,思想僵化,等待火化。」
所以心裡建設靠自己,要人老心不老,皺紋長在臉上,不長在心上。再想想許多人沒有老的權利,年紀輕輕的就歸道山,生活態度也要調整,以前用健康換金錢,現在要用金錢換健康,有所謂的人生三歷:
「少年爭取的是好學歷,中年成功與否看經歷,年紀越來越大就要看病歷。」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