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

抗癌蔬菜排行榜

日本國立癌症預防研究所報告,抗癌蔬菜排行榜:

1.熟甘薯98.7%

2.生甘薯94.4%

3.蘆筍 93.7%

4.花椰菜92.8%

5.捲心菜91.4%

6.菜花90.8%

7.歐芹 83.7%

8.茄子皮 74%

9.甜椒 55.5%

10.胡蘿蔔46.5%

11.金花菜37.6%

12.大頭菜34.7%

13.薺菜 32.4%

14.芥菜 32.4%

15.雪裏紅 29.8%

16.番茄 23.8%

17.大蔥 16.3%

18.大蒜 15.9%

19.黃瓜 14.3%

20.大白菜 7.4%

一位名醫的自白---- 紀x龍

這篇文章由柯小姐e-mail給我,我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才了解為何“醫生族”是所有的族群中最短命的一群,因為“醫生永遠是無奈的,他們每天都面臨著失敗------。”

專家吐真言,醫生永遠是無奈的
背景  紀x龍,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軍解剖學組織胚胎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委員會委員、全國全軍及北京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每年在病理會診中解決疑難、關鍵診斷1000例以上。   

紀醫師是作病理研究的。說到病理學,老百姓瞭解得不多。在國外叫doctor's doctor,就是“醫生的醫生”。因病理醫師每天做的工作,都是給醫院裏每一個科的醫生回答問題。並不是病理醫師有什麼特殊的才能! ,而是病理醫師都有一台顯微鏡,可以放大一千倍,可以看到病人身體裏的細胞變成什麼樣子了,可以從本質上來認識疾病。

最好的保健就是順其自然   

我認為,最好的保健是順其自然。不要過分強調外因的作用,而是按照自己本身生命運動的規律,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小孩、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各有各的規律,各有各的自然之道。大家都吃保健品,保健品似乎作用不大。男人喜歡補腎,我不明白他為什麼要補腎。男性的強壯和性能力,是由身體裏的男性激素決定的,不是用什麼藥物、吃什麼食物能夠補充的。   

化妝品只能用作心理安慰。有的人皮膚乾燥,抹一點潤滑的保持水分,那是可以的。但是想用化妝品變得年輕,今年20明年18,那你就上大當了, 能變美白,更是胡扯。

皮膚的黑和白,決定於皮膚裏黑色素細胞產生的色素多和少。我去美國的時候專門考察過,黑人、白人皮膚裏的黑色素細胞都差不多,差在細胞產生的色素是多是少。你以為抹了藥,就能讓細胞產生的色素多一點或少一點,這是做不到的。很多化妝品抹上去之後確實有效果,但它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等於刷漿,你的黑色素細胞是永遠不變的。   

每個人的皮膚都有7層細胞。如果你去做美容,磨掉3層,就像原來穿著厚衣服,看不到裏面的血管,現在磨薄了,血管的紅色就明顯,看上去就紅潤了,像透光一樣。所以你做美容以後,會又紅潤又光亮,顯得年輕了。不過,人的細胞替補是有次數的,假如能替補50次,你早早的就消耗掉了,等你老了,再想替補就沒有了。   

還有運動。咱們可以運動,但是不能透支。任何運動形式都有它最佳的頻度和幅度,好比說心跳,正常人1分鐘跳70下,你不能讓它跳120下、150下,那不是最佳的運動限度。運動的時候,不能超過身體裏細胞所能夠承受的限度。許多運動員都不長壽,因為他的運動強度超過了應該承受的頻度和幅度。就像蠟燭,燃燒得特別旺,生命一定很快就結束了。  

 我們說,平時大家心跳是70下80下,不過成年累月都是這種狀態也不是好事。如果你每個禮拜有一次或兩次,讓心跳達到100甚至120(最好不要超過150),你的血液加速流動,等於給房間來了一次大清掃。一個禮拜左右徹底清理一兩 次,把每個角落裏的廢物都通過血液迴圈帶走,有助於你身體的代謝。   

醫生的診斷有三成是誤診   

醫生的診斷有三成是誤診。如果在門診看病,誤診率是50%(?),如果你住到醫院裏,年輕醫生看了,其他的醫生也看了,大家也查訪、討論了,該做的B超、CT、化驗全做完了,誤診率是30%。   

人體是個很複雜的東西。每個醫生都希望手到病除,也都希望誤診率降到最低,但是再控制也控制不住。只要當醫生,沒有不誤診的。小醫生小錯,大醫生大錯,新醫生新錯,老醫生老錯,因為大醫生、老醫生遇到的疑難病例多啊!這是規律。(?)
  

我們應該正常看待誤診。誤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太複雜,一時說不清,但是可以告訴大家一個原則:如果在一家醫院、被一個醫生診斷得了什麼病,你一定要徵得第二家醫院的核實。這是個最簡單的減少誤診的方法。   

有一些不是誤診的問題。比如說脂肪肝,它不是病。在20年前,不管哪本書上,都不會專門有這個詞兒,這全是B超惹的禍。有了超聲這個儀器,把探頭往你的腹部一放:哦!你是脂肪肝!這個詞就叫出來了。   

我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我在解剖之前,先給超聲科打電話,讓他們推一個超聲機到解剖室,在打開腹部之前超一下,看有沒有脂肪肝,然後打開來驗證。有時候他們說:沒有,打開一看:這不是黃的脂肪嗎?有的正相反。所以超聲診斷脂肪肝是不準確的。   

身體裏脂肪多,你的肝臟裏脂肪一定多,問題是脂肪多了,給你帶來什麼疾病沒有?我們做了很多解剖,沒有發現一個肝臟的硬化、肝臟的損傷,是由於脂肪肝引起的。有人說你現在是輕度脂肪肝、過兩年變重度脂肪肝,然後就變肝硬化,最後是肝癌,說這樣話的人沒有任何證據。   

還有酒精肝,都以為喝酒對肝損害最大。酒精叫乙醇,乙醇到了肝臟,在那裏分解,像剪刀一樣,把兩個碳的分子剪斷,最終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呼出去,水尿出去。如果你的肝臟裏都是這樣的剪刀,你害怕喝酒幹什麼?關鍵不是對肝的損傷,肝細胞死了可以再生,關鍵是對神經細胞的傷害。人體裏只有神經細胞是生下來多少個,一輩子都不會再增加一個,只會減少。喝酒每喝醉一次,都要犧牲一批神經細胞。   

癌細胞是殺不死的   

我對癌症的興趣,從70年代上學時候就開始了,到現在已經30多年了。開始的時候充滿了幻想、充滿了激情。我認為,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用來鼓搗癌症,總能鼓搗出名堂來吧!1978年第一屆招收研究生,我就直奔著癌症去了。結果搞了半天,發現原來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每個新方法一出來,我就去鼓搗一陣,最後一個個都破滅了。   

我感覺最悲慘的就是:送進來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已經全身轉移、擴散了,他還不明白,還想回去上學。我去查房的時候,這個小朋友就問:爺爺,我什麼時候能夠上學啊?我怎麼回答?我如實告訴他,面對這幼小的一個生命,我怎麼能說得出來?我如果隱瞞,等這個孩子到了最後階段,就會知道我是在說假話,我再去看他,他還能信任我嗎?中晚期的時候,你去治療癌細胞,想把癌細胞殺死,這個思路是錯的。癌細胞是殺不死的!你不要指望通過醫學的辦法,來解決你的癌症問題。

那麼要用什麼辦法呢?我打個比方:任何癌症,就像一個種子,你的身體就是一片土壤。這個種子冒芽不冒芽,長大不長大,完全取決於土壤,而不是取決於種子。種子再好,土壤不適合,它決不會長出來。怎麼改善這個土壤?這是現在研究的課題。   

我們提倡健康體檢。早期的癌要治好很簡單,問題是怎能發現。傅彪最後也到我那裏去看病,他是肝癌。肝癌多數都經歷了乙肝、丙肝,然後是肝硬化,第三步到肝癌。細胞變成癌要5到10年!肝臟受到攻擊,1個變2個、2個變4個,像小芽冒出來一樣,然後一點一點長大。你每過半年查一次的話,它決不會長成兩三公分的癌!只要提前治,在兩三公分以前,肝癌都可以手到病除。   

像傅彪這樣的案例,如果提前診治,不是老說工作忙,是完全有辦法挽回的。但是他找到我的時候,已經沒辦法控制了。他的肝臟切下來我也看到了,太晚了,不可能再活下去。那時別人還罵我說:人家手術以後不是好好的嘛!你怎說人家活不長?   

我可以肯定他活不長。他的癌細胞像散芝麻一樣,在肝臟裏鋪天蓋地到處都是,怎能活得長?有人說換肝就可以了。癌細胞很聰明,肝癌細胞最適合生長的環境是肝臟,肝臟裏面長滿了,它就跑別的地方去了,等你換了一個好肝,四面八方的肝癌細胞都回來了!沒有用的!   

我們有責任早期發現腫瘤、早期治療。如果是晚期,我建議針對生存質量去努力,減輕痛苦,延長生命。針對晚期癌症的治療不需要做,因為沒有用。   作為醫生,我給自己只能打20分。為什麼?有三分之一的病醫生無能為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醫學只解決三分之一的病。而這三分之一的病,我也不可能解決那麼多,我能打20分就很不錯了。   

做醫生這麼多年,我有一種感慨:醫生永遠是無奈的,因為他每天都面臨著失敗。


大家看了紀醫師的文章,你作何感想?身為醫生的,應該自我檢討,我們的誤診率真的有這麼高嗎?只好透過認真學習與不斷的努力,以降低你的誤診率,並同時提高你的治癒率,今社會一直要求醫生要有醫德,但我認為病人也應同時培養自己的病德,你的病如果被醫生醫好(尤其特殊病或罕見疾病),應給醫生寫個感謝卡片,那將對醫生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同時讓醫生知道類似您這種病的成功治療方法與結果,以增進醫師的臨床經驗與治療信心,同時分享您對疾病治療成功的喜悅 (不孕症經治療成功懷孕生子)。

如果,病沒有看好,也要很坦誠的告訴醫生,你接受他的治療,其結果並沒有好轉,而接受別的治療,最後的進步情形,讓醫生有個正確的治療觀念,而不是因為好轉而不去看他,讓醫生對每個疾病的治療能有更正確的掌握。

一位好的醫師除了自己要不斷的努力學習與進修之外,同時要累積很多寶貴的經驗,這些成敗的經驗是由病人提供及醫生的體會,越成功的醫生他累積的經驗就越多,其誤診率就會越少。若是疾病的治療其病情進步不如預期,應坦誠與醫師溝通,以找出真正的病因,是醫師診斷與治療方法的偏差或是你的體質與病情較為特殊。如別人相同的病,服用相同的藥不會過敏,而你卻會過敏等等問題。使醫病關係更加深層了解。

果能如此,中、西醫師能更清楚的了解彼此的優勢與不足,不要彼此互相攻擊,應該對不同的醫學持著“愛其所同,敬其所異”的態度與包容。截取中西醫之所長,為每一個病人能作出最好的醫療服務,沒有一個醫生會故意傷害病人,這是每一位中、西醫師共同的希望與努力的目標。

2009年6月18日 星期四

常見食物中含鈣量較高的食物主要有哪些?!

骨質疏鬆症的病人,平常應多吃含鈣量較高的食物:

常見食物中含鈣量較高的食物如:黑芝麻、洋菜、 木耳、白芝麻、黑海帶、小魚乾、乾蓮子、葵瓜子、黑豆、苔類、蝦米、杏仁、五香豆干、昆布、吻仔魚、番薯菜、豆枝、海帶芽、芥蘭菜、胡桃、豆皮、髮菜、莧菜、黃豆、紫菜、花椰菜、大豆粉、米糠、包心菜、麥糠、苜蓿芽、燕麥片、原味優酪乳、枸杞、無花果、味噌

其中又以黑芝麻、小魚乾、海帶芽,為首選!

骨質疏鬆症中西醫如何防治?!
骨質疏鬆症目前急需尋求的治療方法:
1. 提供長期高安全性及有良好耐受性的防治方法
2. 希望增強新骨的形成,同時能建構強壯的新骨骼
3. 盼能提供長期及持續降低脊椎及髖部骨折的優越療效
4. 長期服用病患能有耐受性及安全性極佳的效果
5. 對骨鬆不同嚴重程度及不同年齡的患者都有療效

本人長期觀察,PROTOS(補骨挺疏)及健步丸、龜鹿二仙膠等值得推薦,但除了服用藥物之外還必須注意日常的飲食及運動,今將相關訊息介紹如下,請大家參考,如各位有更好的資料敬請提供指教:

牛奶含磷過高,影響鈣吸收,外食也有關係,肉類及蛋宜少吃;運動、陽光、蔬果可遠離骨鬆危機。攝取太多的奶製品與蛋白質是造成骨鬆症的主因!過去醫界總是告訴大眾多喝牛奶來預防骨質疏鬆,這個觀念要徹底顛覆了!美國衛生署以及哈佛醫學院曾發表一項報告:

太多的奶製品與蛋白質是造成骨鬆症的第一原因。骨鬆症和動物性蛋白質的關係是成正比,也就是吃愈多肉類和動物性蛋白質,骨折比率愈高。

有專家指出:1992年南非黑人攝取肉類每人每天10g! 骨折發生率10人/10萬人,同一年的對照研究,美國人攝取肉類每人每天80g,骨折發生率是125人/10萬人。在其他各國的研究也顯示,越貧窮肉類攝取越少的國家骨鬆症越少,美國人的骨鬆症則高居全世界第一。如果以鈣質攝取量來比較,每天攝取量800毫克以上的國家都是先進國家,如美國、瑞典、紐西蘭等,800毫克以下的都是非先進國家,如南非、巴西、新幾內亞等。每天鈣質攝取愈多的國家骨鬆愈多,低開發國家,牛奶、蛋、肉吃很少,骨鬆症則愈少。

為什麼動物性蛋白質或牛奶喝越多,鈣就會流失越快?有專家指出:鈣質的吸收和磷是相對的,牛奶的鈣含量比母奶高出3~4倍,問題是,牛奶中磷的含量太高,影響鈣的吸收,而母奶鈣含量雖然沒有牛奶高,但母奶的磷含量很低,比較起來,喝母奶反而可以吸收到更多鈣質。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人大都外食,許多加工食品,例如泡麵等都含有高量的磷,這些食物都會影響鈣的吸收率。人體的蛋白質需要量,1公斤體重約只需0.75公克,以體重60公斤的人為例,每天只需45公克就夠了,可能隨便一塊肉、一個蛋、一大杯牛奶就過量了。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人體每天鈣質的需要量約150~200毫克即足夠!世界上大部分人口每天的攝取量約在300~500毫克,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量為400~500毫克,美國食品營養學會建議量達800毫克,美國國家衛生組織的建議量甚至高達1000~1500毫克,美國官方組織建議量如此之高,正是因為他們的人民骨鬆症最嚴重。如何避免高蛋白質飲食,營養專家表示,一杯的煮熟的蔬菜比一杯牛奶的鈣質還要多。

專家建議:盡量不要吃肉、魚、家禽、奶、蛋、素肉品,也不要過量攝取堅果類、種子類;平日多吃綠色、黃色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等食物。選擇正確的飲食,配合適度的運動及陽光,才能遠離骨鬆症危機。

一般引起骨質疏鬆症的主要原因?
l.年齡的增長,女性比男性多。
2.荷爾蒙分泌減少,停經婦女、卵巢切除、內分泌疾病。
3.長期鈣攝取不足,偏食。
4.飲食習慣不良,抽煙、酗酒、過量喝茶或咖啡。
5.運動量不足,長期坐辦公室、久病臥床、缺乏運動。
6.其他疾病引起,因疾病需服用類固醇藥物而造成。

如何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
l.儲存骨本,平時重視食物中鈣質的攝取,在煮帶骨頭的肉類時,添加一點醋,有利於將骨骼中的鈣釋出,增加食物中的鈣含量。
2.停經或卵巢切除的婦女遵照醫師指示下服用雌激素,可降低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
3.適量的攝取維生素D,可助鈣質的吸收。
4 .每日要有適當的運動,例:散步、作體操、游泳等有助於減少骨質的流失。
5.適度的曬大陽,可活化皮膚內的維生素D,對預防骨質疏鬆症也有幫助。
6.藥物的補充,鈣片、維生素D必需在醫師指示下服用

西醫的藥物治療:
1.鈣質補充
2.維他命D
3.雌激素
4.選擇性雌激素受體阻滯劑
5.二磷酸類(非激素類葯物)
6.抑鈣激素治療方法要由醫生依不同病人需要而作出決定。患者應先請教醫生,絕不應該自行服藥。

中醫如何治療骨質疏鬆症?
以中醫學的角度來看,骨質疏鬆症與中醫的「痿證」、「骨枯」、「骨極」的病名類似,在臟腑與「腎」較有關係,中醫學認為「腎主骨生髓」,骨頭的發育、生長、強弱均與腎的功能有密切的關係,特定的補腎中藥在步入老年化的前期使用,具有預防和減輕骨質疏鬆的作用。因為腎是先天之本,須靠後天脾胃的生化滋養與氣血循環的暢通,才能發揮腎的正常功能,適當的健脾也是治療的方法。

骨質疏鬆症的中醫證型及治法如下:
1.氣滯血瘀症狀:
腰背部疼痛,刺痛不移,局部拒按。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脈澀。治法:活血行氣,袪瘀通絡。方藥:身痛逐瘀湯加減,藥物如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秦艽、香附、元胡、牛膝、續斷、杜仲、桑寄生、甘草。
2.脾胃氣虛症狀:
腰膝酸軟,四肢困倦。面黃肌瘦,食慾不振,腹脹便溏。脈濡,舌苔厚膩。治法:補氣健脾,滲濕和胃。方藥:參苓白朮散加減,藥物如黨參、白朮、山藥、苡仁、茯苓、砂仁、陳皮、黃耆、甘草。
3.肝腎虧損症狀:
腰膝酸軟,日久無力,綿綿作痛,反覆發作,遇勞痛甚,臥後減輕,頭暈耳鳴,舌淡、苔薄白,脈弱。治法:補肝益腎,強筋壯骨。方藥:歸芍地黃丸加味,當歸、白芍、熟地、山藥、澤瀉、丹皮、茯苓、山萸肉、桑寄生、杜仲。
4.腎陽不足症狀:
多見於老年性骨質疏鬆,患處疼痛,濕冷,皮膚光亮,伴有形寒肢冷,神疲倦怠,面色蒼白,腰膝酸冷,四肢痿軟,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治法:補腎壯陽。方藥:右歸丸加減,藥物如鹿茸、肉桂、菟蕬子、枸杞、當歸、巴戟、白芍、肉蓯蓉、熟地、山茱萸、白朮、茯神、牛膝、甘草
5.腎陰不足症狀:
多見於繼發性骨疏鬆。患處灼痛,關節僵硬,形體消瘦,腰膝酸軟,健忘失眠,眩暈耳鳴,五心煩熱,咽乾唇燥,舌紅苔少,脈細數。治法:滋陰補腎。方藥:左歸丸,藥物如山藥、牛七、枸杞子、龜板膠、鹿角膠、熟地黃。
6.氣血兩虛症狀:
腰膝酸軟無力,食少氣短,倦怠神疲,局部隱痛。面色無華,頭暈目眩,舌淡白,脈細。治法:氣血雙補。方藥八珍湯加味,藥物如黨參、白朮、茯苓、當歸、白芍、川芎、熟地、續斷、黃耆、杜仲、桑寄生、炙甘草。

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中西醫如何防治腰椎間盤(軟骨)突出症(H.I.V.D)?

我對lumbosacral nerve compression syndrome的臨床治療經驗。

我對於H.I.V.D的治療已經累積相當多的經驗,一般對於這種病的治療,病人大多皆已先接受西醫的診治及物理治療,我認為對於這種病人的治療其主要程序為:
1.先作腰椎的X光檢查、MRI、或CT以了解真正病灶之所在。
2.針灸:患側的腎俞、環跳、委中、崑崙、附陽等。
一般針灸20分鐘後病人腰腿痛的症狀應該會馬上緩解,如果連續針灸2次而其疼痛未見好轉者,我主動建議病人應該馬上接受西醫骨科開刀治療,其腰椎的狀況如圖(一)、圖(二),將椎間孔狹小的部分去除,病人的疼痛在開完刀之後應該會馬上消失,但開完刀後要注意腰部的保養,以免再度復發。
3.如針灸後其腰腿痛的病情有馬上改善1~2小時,應配合中藥的治療,時間須2個月左右,才可以治療痊癒,這段時間可以配合物理治療。
4.這種病人頭兩個星期治療的效果較不穩定,經過針灸配合服用中藥之後,約1個月左右他的病情就會有比較明顯的進步,然後好的時間會慢慢增長,痛的時間會慢慢減少,在治療的期間,病人如果覺得很痛可以暫時配合服用止痛藥,但如果不是很痛,盡量不吃為宜。

有關椎間盤突出的相關中西醫學訊息,簡錄如下,供大家參考,並請先進不吝指教:

一、腰椎間盤突出的定義

超過百分之八十的成年國人有下背疼痛的經驗,大多數是因姿勢不良或過度勞累造成肌肉緊繃,或肌腱發炎,經過姿勢矯正、休養及藥物治療,95%左右的患者都可以獲得改善。然而也有一些患者卻有持續性的下背疼痛,且疼痛可延伸至大、小腿,甚至造成腿痠麻無力,此即所謂的坐骨神經痛。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頗多,最常見的病因之一是腰椎間盤向後突出,造成神經根的直接壓迫,此症狀即稱椎間盤突出症。















(正常的腰椎)



圖(一)










圖(二)










二、原因:
人體腰椎神經壓迫原因,常見的是坐姿不良所引起,其次為工作勞累,致使脊椎兩側肌肉張力不平衡所引起,及經常彎腰舉重物,致使椎間盤(俗稱軟骨)突出所引起。
因肥胖腰椎長期支撐過重造成腰椎滑脫,或因鈣質流失、攝取不足,造成骨質疏鬆。長期坐辦公桌,造成肌肉疲勞。缺乏運動造成肌肉延展性與耐力降低。因運動傷害、外傷、床墊過軟等,均可能造成腰椎神經壓迫。
*壓迫腰椎及荐椎神經所造成的病變:
在此段神經中,軀體神經分佈於兩腿,包括大腿、膝蓋、小腿、腳踝及腳掌。內臟神經屬內臟小神經、腰內臟神經及內臟荐椎、分佈於腸系膜及骨盤內器官,負責子宮、卵巢、膀胱、肛門及生殖器。

三、症狀
首先出現的症狀是腰痛,下背痛或背部僵硬,此時因還沒有壓迫到坐骨神經根,並沒有下肢的麻痛現象,經由平躺臥床休養數日後症狀大多可減輕或消失,但若回到工作或腰部活動增加,腰痛可能重複復發。明顯的腰椎間盤突出及神經根壓迫,經由藥物及復健治療效果可能有限,嚴重時症狀持續,疼痛不已,甚至不良於行,必須藉由手術治療才可症狀解除。少數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時可造成脊椎管、脊髓腔內狹窄及多數神經壓迫,將可能出現“馬尾症候群”--此時會有大、小便失禁或滯留,肛門周圍麻木,下肢無力等症狀,有時連緊急手術都無法挽回已造成的永久性的神經損傷,再多的治療也回天乏術了。

四、診斷
要確定診斷必需藉助於影像檢查,一般的X-光檢查只能顯現骨骼結構,可以看出是否有脊椎骨的病變,如骨折、關節變形、側彎、或滑脫等,在嚴重或久症的椎間盤突出者X-光可見椎體與椎體之間的間距減小,但要真正的看到突出的部位必須經更精密的掃描,藉由磁振造影檢查(MRI)、或電腦斷層掃描檢查(CT),可將脊椎、脊髓、神經根、軟骨等結構顯露無遺,更可做出三度空間的重組顯像使病灶清晰呈現。

五、治療
輕微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經修養、藥物及復健治療應可改善,在急性期必須平躺臥床休息,避免彎腰或劇烈運動,平時需養成正確的姿勢,以避免復發,需使用有椅背支撐的座椅,最好使用腰墊以增加支撐力,開車或長途旅遊時亦應如此。
在較嚴重的情況,或經過復健治療仍然有持續性的坐骨神經痛症狀,就需請神經外科醫師評估是否應接受手術治療,拖延治療可能使突出部分硬化或鈣化使得日後治療困難,萬一出現下肢無力,或大小便失禁等神經功能障礙時,就算在半夜也要馬上緊急手術,若有拖延即使接受手術也無法痊癒。一般而言,在接受過積極的復健治療六週後仍有下肢疼痛或腳麻現象就可能需要手術治療,青壯年需工作但症狀反覆出現的患者也大都需要手術治療。



六、中醫
坐骨神經痛發病的原因很多,中醫屬於「痹症」範疇,多數為外邪侵犯膀胱經和膽經,在臨床上發現很多患者是因腎虛所引起,也就是下焦虛寒兼感受風寒外邪,可用補腎袪風,行氣活血、化瘀通絡為治療法則。

治療:
中醫內科理論上認為坐骨神經痛與肝腎虧虛有關。如果病人血氣虛弱,肝腎虧虛,加上勞累過度或有外感寒濕之邪,導致寒濕閉阻經脈,血氣瘀滯而形成坐骨神經痛。用藥上是採用清熱利濕,舒筋活絡,益肝腎。在臨床上常用六味地黃丸加骨碎補、補骨脂、續斷、杜仲、淮七、獨活、白荳蔻、砂仁、紅棗、一條根、千年健、狗脊等藥治療效果很好。

坐骨神經痛也是屬於腎的範圍,因為中醫理論認為腰、膝,足都是腎管轄範圍,所以辨證屬寒可用獨活寄生湯加疏經活血等藥。骨刺、坐骨神經痛若再加針灸治療效果更好。

針灸:
此症痛點都是屬於膀胱經和膽經,所以針灸治療大部份針這兩條經。在臨床上最常針膀胱經的環跳穴及委中穴,此穴針感很強,若操作正確會麻到足根,效果就很好。若是骨、韌帶的異常,使神經受到壓迫,而引起的,可針華陀夾脊,華佗夾脊在脊椎旁五分處,看哪邊有壓痛點就針哪邊。還可配合針腎俞、環跳、承山、陽陵泉、附陽、崑崙等穴。據我的經驗,一般針灸後就會有馬上的療效,但一般針灸如果有骨刺的病人,需要配合中藥同時治療,一般兩個月的治療約有80~90%的病人會痊癒。

七、疼痛期間須知
1.臥床休息:輕度及中度病人儘量臥床休息。重度病人需絕對臥床。平躺時,兩膝後可置枕頭或棉被,使膝蓋稍彎曲,以減緩疼痛。側躺時,略彎曲髖及膝,自己尋找舒適之側躺姿。絕對不可半斜躺。
2.除躺床時間外,一律穿束腰(軟背架),束腰可減少腰部不當之動作,增加腹內壓,減少腰椎之承重,減低對椎間盤的迫,達到治療的效果。
3.接受復健治療:視情況在腰椎牽引前給予淺部熱療,深部熱療或電療,並視病況的變化,配合階段性的運動治療。
4.平常在家多做熱敷,每3-4小時熱敷一次,每次30分,以降低肌肉痙攣,減緩疼痛。
5.輔以藥物治療,可縮短病程
6.避免久坐久站,避免搬抬重物或背抱小孩。
7.避免一切會引起迫椎間盤之運動,包括:跑步性如慢跑、及其它各類徑賽、網球等。跳躍性如籃球羽球、跳高、跳遠等、荷重性如舉重,需走遠路之運動,如高爾夫、爬山、遠足、長時間逛街等。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樂觀者「活得比較久」

這篇文章由柯小姐e-mail給我,文章中提到樂觀者活得比較久,老年人在生活中許多事情出現問題時,放棄了希望,也加速了死神的來臨。所以強調人要永遠保持樂觀的重要性。讓我覺得一位醫生不要輕易對病人說“你最多能夠活多久?”相反的,要讓病人能保持樂觀,不要讓他放棄希望。底下是“樂觀者活得比較久”的文章內容,將其摘錄與大家分享:

有個活下去的理由,而非只注意到壞事一路跟著你,這是很重要的。--Philip Tata,聖瑪莉醫院

有研究結論說,樂觀者的生命長度比悲觀者長。 他們發現,外表看起來有正向積極的人,比起悲慘可憐的人,平均而言生命長度多了百分之19。
在於1962到1965年之間,有超過1,100位明尼蘇達州Mayo診所的病人完成了一份個人的調查,這份調查根據他們對於自己生命中諸多事件的起因的看法,將他們每個人評定為某種樂觀等級。
Mayo診所的報告資料表示,30年後再調查這些病人,研究者發現,比起被歸類為悲觀者的人,被歸類為樂觀者的人仍然活著的機率高了百分之19。
「常識」
診所的精神病醫生Toshihiko Matuta說:「這項結論強化了我們原本的常識。它告訴我們,心理和身體是有關聯的,而人的態度對於人生最後的結果是有影響力的。
但是他與他的研究團隊並無法確認,有這樣的研究結果,是不是因為:快樂的人心態樂觀,直接促使他們免疫系統提升了起來。 他們說,其他可能原因是,這些樂觀者在生病的時候,比較可能會去尋求醫療援助。
樂觀者比較不會有沮喪或是無助的狀況,對於自己能健康的機會比較不會有宿命論的態度。
賓夕法尼亞州大學心理學系的Martin Seligman教授在評論這份報告時說:「現在我相信,對於樂觀者和悲觀者在壽命長度上顯著的不同,我們有趨於相同且有說服力的證據。」他說,悲觀很早就可被識別出來,並且可以經由治療──改變個人對於壞事的想法──來穩定下來。

Philip Tata是倫敦帕丁頓的聖瑪莉醫院成人心理學的主任,他說「樂觀與悲觀比我們一般人想的還複雜。大部分人以為自己位於這個量尺其中一端,但事實上你可能同時在這兩種特質上都有著高度的等級。」
「與其說外表看起來負面消極很糟糕,不如說缺乏樂觀的心態才是問題。有個活下去的理由,而非只注意到壞事一路跟著你,這是很重要的。」 他說,Mayo診所的研究結果可以拿來解釋一個常見的現象,老年人在生活中許多事情出現問題時,放棄了希望,也加速了死神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