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4日 星期六

常吃葡萄乾對我們人體的健康有何幫忙?

常吃葡萄乾對我們人體的健康有何幫忙?
葡萄乾我最近常介紹給過敏性疾病的病人服用,尤其是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的病人,我自己也吃發現吃了以後精神比往日好,所以今天特別推薦,並將有關葡萄及葡萄乾的相關資訊收集與大家分享,並希望大家告訴大家。
讓每一位看到我的部落格的人身體都很健康。
葡萄神奇效用新發現!從裡到外對健康皆有幫忙。
夏日的水果很多,但卻沒有一種和葡萄一樣,從果肉、種籽甚至果皮,都能作為食材,且具不同的健康功效!快來看看小小的葡萄有什麼大功用,和最聰明的攝取方法吧!

100g葡萄含有:
熱量57卡、鉀120mg、鈣4mg、鎂5mg、維他命C4mg
葡萄皮--改善過敏 當花粉等異物入侵時,人體會釋放出組織胺(Histamine)等發炎物質,造成打噴嚏、流鼻水以排出異物的症狀。 葡萄皮中的白蔾蘆醇(resveratrol)能抑制發炎物質的運作,緩和過敏症狀。要攝取葡萄皮中的抗敏成份,推薦妳實用去除水份、濃縮營養的葡萄乾。
攝取方式:1天吃約50g葡萄乾,就有改善過敏症狀的功效,大家不妨試試看! 葡萄乾--整腸作用超強 一天吃84g葡萄乾,就能有效縮短大便在腸內滯留的時間,消除便秘哦! 在葡萄乾裡被發現的酒石酸,是葡萄特有的物質,它在胃酸中消化後進入腸道,能吸附造成便秘、癌細胞的有害物質,並排出體外,再配上葡萄乾的食物纖維,能發揮整腸作用。
葡萄籽--去除自由基 葡萄籽所含的前花青素是唯有在葡萄內才有的物質,有超強抗酸化的功用,能與多酚結合,在自由基傷害細胞前將它除去,並能運行於全身,預防細胞老化。 要攝取葡萄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飲用以整顆葡萄發酵製成的紅酒,因為紅酒會將葡萄籽的成份全部榨出來。一天喝180g紅酒(約2杯),就能達到去除自由基的功效。
果肉--改善腦機能 忙碌的現代生活中,總是不斷要追趕、吸收最新的訊息,再加上睡眠不足、龐大的工作壓力,多數人都呈現慢性腦部疲乏的狀態! 此時腦部會產生過多的磷酸肌酸(phosphoenol-pyrurate),阻撓神經順利傳達訊息,導致記憶力減弱。而葡萄果肉中含有特殊胺基酸,構造和神經傳達物質類似,有助於提升腦機能。 所以葡萄是寶,一天只要吃12顆就能變聰明唷!
我建議把葡萄乾當作點心食用,一天吃約50g葡萄乾,就有改善過敏症狀的功效,
希望有過敏體質的人尤其是過敏性鼻炎的人,葡萄乾是一種很好的保健食品。但過敏性鼻炎的病人如果有嚴重的症狀必須看當地的中、西醫師配合藥物的治療。

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

骨質疏鬆症中西醫如何防治?!

骨質疏鬆症目前急需尋求的治療方法:
1. 提供長期高安全性及有良好耐受性的防治方法
2. 希望增強新骨的形成,同時能建構強壯的新骨骼
3. 盼能提供長期及持續降低脊椎及髖部骨折的優越療效
4. 長期服用病患能有耐受性及安全性極佳的效果
5. 對骨鬆不同嚴重程度及不同年齡的患者都有療效


本人長期觀察,PROTOS(補骨挺疏)及健步丸、龜鹿二仙膠等值得推薦,但除了服用藥物之外還必須注意日常的飲食及運動,今將相關訊息介紹如下,請大家參考,如各位有更好的資料敬請提供指教:

牛奶含磷過高,影響鈣吸收,外食也有關係,肉類及蛋宜少吃;運動、陽光、蔬果可遠離骨鬆危機。攝取太多的奶製品與蛋白質是造成骨鬆症的主因!過去醫界總是告訴大眾多喝牛奶來預防骨質疏鬆,這個觀念要徹底顛覆了!
美國衛生署以及哈佛醫學院曾發表一項報告:太多的奶製品與蛋白質是造成骨鬆症的第一原因。骨鬆症和動物性蛋白質的關係是成正比,也就是吃愈多肉類和動物性蛋白質,骨折比率愈高。
有專家指出:1992年南非黑人攝取肉類每人每天10g! 骨折發生率10人/10萬人,同一年的對照研究,美國人攝取肉類每人每天80g,骨折發生率是125人/10萬人。
在其他各國的研究也顯示,越貧窮肉類攝取越少的國家骨鬆症越少,美國人的骨鬆症則高居全世界第一。如果以鈣質攝取量來比較,每天攝取量800毫克以上的國家都是先進國家,如美國、瑞典、紐西蘭等,800毫克以下的都是非先進國家,如南非、巴西、新幾內亞等。每天鈣質攝取愈多的國家骨鬆愈多,低開發國家,牛奶、蛋、肉吃很少,骨鬆症則愈少。
為什麼動物性蛋白質或牛奶喝越多,鈣就會流失越快?有專家指出:鈣質的吸收和磷是相對的,牛奶的鈣含量比母奶高出3~4倍,問題是,牛奶中磷的含量太高,影響鈣的吸收,而母奶鈣含量雖然沒有牛奶高,但母奶的磷含量很低,比較起來,喝母奶反而可以吸收到更多鈣質。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人大都外食,許多加工食品,例如泡麵等都含有高量的磷,這些食物都會影響鈣的吸收率。人體的蛋白質需要量,1公斤體重約只需0.75公克,以體重60公斤的人為例,每天只需45公克就夠了,可能隨便一塊肉、一個蛋、一大杯牛奶就過量了。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人體每天鈣質的需要量約150~200毫克即足夠!世界上大部分人口每天的攝取量約在300~500毫克,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量為400~500毫克,美國食品營養學會建議量達800毫克,美國國家衛生組織的建議量甚至高達1000~1500毫克,美國官方組織建議量如此之高,正是因為他們的人民骨鬆症最嚴重。
如何避免高蛋白質飲食,營養專家表示,一杯的煮熟的蔬菜比一杯牛奶的鈣質還要多。專家建議:盡量不要吃肉、魚、家禽、奶、蛋、素肉品,也不要過量攝取堅果類、種子類;平日多吃綠色、黃色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等食物。選擇正確的飲食,配合適度的運動及陽光,才能遠離骨鬆症危機。

一般引起骨質疏鬆症的主要原因?
l.年齡的增長,女性比男性多。
2.荷爾蒙分泌減少,停經婦女、卵巢切除、內分泌疾病。
3.長期鈣攝取不足,偏食。
4.飲食習慣不良,抽煙、酗酒、過量喝茶或咖啡。
5.運動量不足,長期坐辦公室、久病臥床、缺乏運動。
6.其他疾病引起,因疾病需服用類固醇藥物而造成。

如何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
l.儲存骨本,平時重視食物中鈣質的攝取,在煮帶骨頭的肉類時,添加一點醋,有利於將骨骼中的鈣釋出,增加食物中的鈣含量。
2.停經或卵巢切除的婦女遵照醫師指示下服用雌激素,可降低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
3.適量的攝取維生素D,可助鈣質的吸收。
4 .每日要有適當的運動,例:散步、作體操、游泳等有助於減少骨質的流失。5.適度的曬大陽,可活化皮膚內的維生素D,對預防骨質疏鬆症也有幫助。6.藥物的補充,鈣片、維生素D必需在醫師指示下服用

西醫的藥物治療:
1.鈣質補充
2.維他命D
3.雌激素
4.選擇性雌激素受體阻滯劑
5.二磷酸類(非激素類葯物)
6.抑鈣激素
治療方法要由醫生依不同病人需要而作出決定。
患者應先請教醫生,絕不應該自行服藥。

中醫如何治療骨質疏鬆症?
以中醫學的角度來看,骨質疏鬆症與中醫的「痿證」、「骨枯」、「骨極」的病名類似,在臟腑與「腎」較有關係,中醫學認為「腎主骨生髓」,骨頭的發育、生長、強弱均與腎的功能有密切的關係,特定的補腎中藥在步入老年化的前期使用,具有預防和減輕骨質疏鬆的作用。
因為腎是先天之本,須靠後天脾胃的生化滋養與氣血循環的暢通,才能發揮腎的正常功能,適當的健脾也是治療的方法。

骨質疏鬆症的中醫證型及治法如下:
1.氣滯血瘀症狀:
腰背部疼痛,刺痛不移,局部拒按。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脈澀。治法:活血行氣,袪瘀通絡。方藥:身痛逐瘀湯加減,藥物如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秦艽、香附、元胡、牛膝、續斷、杜仲、桑寄生、甘草。
2.脾胃氣虛症狀:
腰膝酸軟,四肢困倦。面黃肌瘦,食慾不振,腹脹便溏。脈濡,舌苔厚膩。治法:補氣健脾,滲濕和胃。方藥:參苓白朮散加減,藥物如黨參、白朮、山藥、苡仁、茯苓、砂仁、陳皮、黃耆、甘草。
3.肝腎虧損症狀:
腰膝酸軟,日久無力,綿綿作痛,反覆發作,遇勞痛甚,臥後減輕,頭暈耳鳴,舌淡、苔薄白,脈弱。治法:補肝益腎,強筋壯骨。方藥:歸芍地黃丸加味,當歸、白芍、熟地、山藥、澤瀉、丹皮、茯苓、山萸肉、桑寄生、杜仲。
4.腎陽不足症狀:
多見於老年性骨質疏鬆,患處疼痛,濕冷,皮膚光亮,伴有形寒肢冷,神疲倦怠,面色蒼白,腰膝酸冷,四肢痿軟,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治法:補腎壯陽。方藥:右歸丸加減,藥物如鹿茸、肉桂、菟蕬子、枸杞、當歸、巴戟、白芍、肉蓯蓉、熟地、山茱萸、白朮、茯神、牛膝、甘草
5.腎陰不足症狀:
多見於繼發性骨疏鬆。患處灼痛,關節僵硬,形體消瘦,腰膝酸軟,健忘失眠,眩暈耳鳴,五心煩熱,咽乾唇燥,舌紅苔少,脈細數。治法:滋陰補腎。方藥:左歸丸,藥物如山藥、牛七、枸杞子、龜板膠、鹿角膠、熟地黃。
6.氣血兩虛症狀:
腰膝酸軟無力,食少氣短,倦怠神疲,局部隱痛。面色無華,頭暈目眩,舌淡白,脈細。治法:氣血雙補。方藥 八珍湯加味,藥物如黨參、白朮、茯苓、當歸、白芍、川芎、熟地、續斷、黃耆、杜仲、桑寄生、炙甘草。



骨鬆症如何選擇較好的食物
這篇文章是由林小姐提供,對於骨質疏鬆症的病人提出哪些食物較有幫忙,我覺得很有道理,故將其部分摘錄與大家分享。不過,我的看法除了選擇較好的食物之外,還要配合適當的運動才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同重量的黑芝麻,含鈣量達牛奶的十八倍
現年六十七歲的張太太不慎滑了一跤,傷到腰椎,起先以為是扭傷,到國術館去推拿敷草藥,看了三個月沒效,之後到長庚醫院照X光,醫師告訴她,腰椎受到壓迫性骨折了,摔跤固然是直接因素,間接兇手則是骨質疏鬆嚴重,根本禁不起任何碰撞。
正值荳蔻年華的小雲,終年都穿著鬆鬆垮垮的長褲和平底鞋,對時下少女「粉炫」的打扮──緊身褲或短裙、高蹻式厚底鞋,根本無福消受,因為她的膝蓋無力,不論寒暑都得套著厚厚的護膝,醫師說她的骨骼很「LKK」,大約等於六十歲的人。

根據美國醫學單位統計,美國六十五歲以上的婦女,每四人中有一人已喪失百分之五十的骨骼密度。台灣雖然迄今未有精確統計資料,但骨頭退化的年齡層已明顯愈來愈降低,二十歲~三十歲常見腰酸背痛;四十歲~五十歲就出現五十肩、下背痛;六十歲以上則彎腰駝背,舉步維艱。不錯,骨質疏鬆症已成為現代人揮之不去的夢魘,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婦女,骨骼中礦物質的流失速度更為驚人,若不能及時防治,隨之而來的就是長期背痛、動輒骨折、個子愈來愈矮、背愈來愈駝,這時脆弱的脊椎已無法支撐身體的重量,內部器官因受擠壓而失去正常運作功能,以致百病叢生。

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是鈣質流失,而喝汽水、可樂〈含「磷酸」很高,會把鈣吸走形成磷酸鈣,排出體外〉、吃垃圾食物、過量的鹽也是致病因素。醫師通常會告訴病人錯誤資訊,預防骨質疏鬆,須從補充鈣質、適度運動、多曬太陽、控制飲食著手。

對於鈣質的補充,很多報章雜誌都大力鼓吹──每天喝三大杯牛奶,更誇張的,有些還建議小孩把牛奶當開水喝。
牛奶的含鈣量有多少?從附表來看,一百公克的牛奶含鈣一百一十毫克,而同重量的黑芝麻,含鈣量達牛奶的十八倍,海帶芽是十二倍,苜蓿芽三倍,黑豆、芥蘭、莧菜、紫菜、豆皮等,鈣含量也比牛奶多得多。
牛奶不是「鈣」高尚的食品,更諷刺的是,乳品消耗量愈高的國家,骨質疏鬆症的罹患率愈高。美國出版的「新世紀飲食」一書中,作者約翰‧羅彬斯廣泛蒐集資料,發現美國、芬蘭、瑞典及英國人骨質疏鬆最普遍,而落後貧窮的非洲班圖人婦女,每天只攝取三百五十毫克的鈣,她們平均生九個孩子,每個小孩餵母奶二年,卻從來沒有缺鈣的現象,骨骼密度遠高過富裕的已開發國家人民。
這是什麼原因?現在的醫學界已漸漸證明,過多的蛋白質(肉類;產生'酸')會把鈣帶出體外,也就是說,攝取的蛋白質愈多,流失的鈣也愈多。牛奶、酸乳酪、奶酪等製品,蛋白質含量很高,所以,當您猛吃這類食品,一心想補充鈣質時,殊不知一場驅逐戰正在體內悄悄展開,這些食物所含的高量蛋白質正毫不留情地把鈣驅逐出境。
新世紀飲食一書也舉一個極特殊的實例──愛斯基摩人的飲食中,蛋白質含量居全世界冠軍,一天約二百五十公克到四百公克,取自魚、海象及鯨魚等,可是很不幸地,他們患骨質疏鬆症的比率也排名世界第一。一九八四年八月的美國「醫學論壇」刊登一篇美國人骨骼密度研究報告,指出素食者的骨骼比一般人強壯很多。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也做過類似研究,發現美國六十五歲以上的人:男性素食者平均骨質損失百分之三。肉食者損失百分之七。女性素食者平均骨質損失百分之十八,肉食者損失百分之三十五。
為什麼這樣?因為肉食者平均攝取的蛋白質比素食者高很多。由這些實證,可見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第一要務,不是多吃高鈣食物,而是少吃高蛋白質食物。因此,當您下次要喝牛奶補鈣時,可得要仔細想一想,此舉是否真的「鈣」得住?

常見食物中含鈣量較高的食物如黑芝麻、洋菜、 木耳、白芝麻、黑海帶、小魚乾、乾蓮子、葵瓜子、黑豆、苔類、蝦米、杏仁、五香豆干、昆布、吻仔魚、番薯菜、豆枝、海帶芽、芥蘭菜、胡桃、豆皮、髮菜、莧菜、黃豆、紫菜、花椰菜、大豆粉、米糠、包心菜、麥糠、苜蓿芽、燕麥片、原味優酪乳、枸杞、無花果、味噌

2009年2月11日 星期三

如何防治過敏性鼻炎(How to treat allergic rhinitis)

最近天氣變化很大,尤其冷天過敏性鼻炎的病人病情往往加劇,很多人先去看西醫耳鼻喉科做處理,雖可得到暫時性的病狀的緩解,但要根治似乎不容易,但如配合中醫的治療應該可以得到標本並治的效果,今將本人的經驗提供給各位做參考:
一、治標
1.先將流鼻水、打噴嚏、鼻癢、鼻塞等症狀緩解。
2.治療方法:
(1)西藥:急性發作時,按照醫師指示服用。病情穩定後,必要時只晚上服用。
(2)濃縮中藥粉如:辛夷散+補中益氣湯加辛夷、鵝不食草等。
(3)針灸治療:常用穴道如迎香、合谷、風池、印堂等穴
二、固本:強化體質、增強抵抗力
1.服用保養藥

(1)強健丸或人參、冬蟲夏草
(2)服用上好補包燉排骨或雞肉
2.飲食宜忌:
(1)忌食:竹筍、大白菜、豆腐、葡萄柚、香蕉、香瓜、啤酒、白蘿蔔、絲瓜、橘子、白木耳、西瓜等寒涼食物。
(2)多吃:薏仁米、懷山藥、蘋果、葡萄、適量麻油雞。
3.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尼龍布料的衣服盡量少穿,因其含有聚乙烯,易引起過敏性鼻炎。
(2)避免直接吹冷氣、室內避免過份潮濕、居家避免使用地毯或榻榻米。
(3)在室內盡量少養動物如:狗、貓等。
(4)多作運動,因人若多運動,則人體腎上腺的分泌自然會增加,其作用剛好可以抑制過敏之作用。
(5)每天早晚各快走路20分鐘
三、保持身體健康的四大原則:
1.規律的生活起居
2.適當的運動
3.均衡的營養攝取
4.修身養性

過敏性鼻炎的病人,急性期常有鼻塞西藥效果相當好但大部分很難根治,尤其天氣變冷常會打噴嚏、流鼻水、鼻癢的病人可配合中藥的治療,應可收到標本並治的效果,在治療的同時要注意飲食得宜及經常要保持適當的運動其療效才能穩固。

老年人慎用安眠藥且應避免長期服用

最近門診常有一些晚上睡不着的中老年人,追究其失眠原因主要有:
一、違反生理時鐘引起失眠:
如大小夜班輪值的工作;或出國旅遊穿梭不同緯度;有時極度興奮,喜極而泣也會睡不著,但通常是短暫的。
二、突然受到重大事件的衝擊:
如親人死亡、夫妻離異、倒會、失業、公司倒閉、股票起落,及此次大地震,造成情緒不穩定、失落、驚慌,久久不能平靜,以致夜夜難眠。
三、原發性失眠:
此類病人並無特殊內科疾病或精神疾病,通常是先天操心型的人,容易緊張、焦慮。平時有時候睡眠品質也不好,遇到重大壓力、精神負荷增大時,就更睡不著了。久而久之,就成了慢性失眠,即使壓力消失了,香醇的睡眠也不再復得。但有些原發性失眠者,可能找不到任何原因。
四、精神疾病:
如憂鬱症病人常伴有失眠,特點是清晨兩、三點醒來,再也難入睡。躁症病人晚上根本不想睡覺,精力無窮,半夜打電話找朋友聊天,活力無限,不斷地往外跑,有時幻聽,與神鬼溝通,無法安靜入睡。其他廣泛性焦慮症、恐慌症、精神分裂症病人,都可能時常睡不著。
五、內科疾病:
關節炎及各種酸痛症,可能會痛得病人晚上睡不著;心臟衰竭的病人,當平躺睡覺時會喘得更厲害,所以必須坐著睡覺,影響睡眠品質;其他甲狀腺疾病、肺病、尿毒症,都可能造成失眠。
六、婦女停經:
婦女於停經時產生潮紅、盜汗、失眠等症候群。有些經前症候群會嚴重的焦慮、不安、疼痛、甚至失眠。
七、藥物:
藥物如類固醇(美國仙丹),有些人服少量會失眠,大量則精神異常,這種情況在臨床上經常見到,尤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慢性腎病症候群等,長期服用類固醇的病人。氣喘藥如支氣管擴張劑使心跳加快,興奮神經而睡不著。另外,毒品如大麻、海洛英、安非他命,會影響腦胺、興奮中樞神經,產生失眠、幻覺。
八、刺激性飲料:
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會擾亂正常睡眠。至於酒精,開始喝酒時,可促進睡眠,但長期喝酒,就像吃安眠藥一樣會上癮,久了會影響正常睡眠。而且酒精會快速代謝,使其安眠作用於下半夜消失,又有頭痛、流汗、心悸等不良副作用,使病人更痛苦。
九、醫源性:
醫生給病人安眠藥或病人自己服用安眠藥,日久成習,最後安眠藥也失效了,只好夜夜失眠。
十、睡眠─清醒週期障礙:
人類在白天工作一天後,夜晚來臨時,漸漸進入夢鄉,經過六~九小時的睡眠後,天亮時又甦醒過來,這樣日復一日。也就是人類的睡眠─清醒週期,固以一日為一週期,又稱「日節律」。但有些人日節律延後,以致到了清晨三、四點才睡覺,一直到中午才醒來,這類病人若自訂作息則沒有失眠問題,但與社會大眾的作息無法配合,仍須矯正。
以上是失眠的主要原因,我們應仔細分析,找對醫師、吃對藥,才能解決失眠的問題,否則一味地使用安眠藥,恐會加重病情。
十一、老年人的失眠問題:

老年人身體各器官機能日趨衰退,大腦也是如此。人進入老年後,大腦總重約減少10%~15%,腦神經細胞絕對數量減少28%~40%,腦血流量也有所減少。基於這種改變,老年人用藥後的藥效學和藥動學均有改變,因此老年人在選擇催眠藥時應特別慎重,這樣才能更加安全、有效。
老年人對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鎮靜催眠藥特別敏感,尤其是在老年人缺氧發熱時特別明顯。例如:在服用地西泮(如安定)時,同樣的用法、用量,老年人比年青人更容易出現精神運動障礙和精神紊亂症狀,如出現平衡失調和步態不穩等症狀,長期應用還易產生抑鬱症狀。目前研究表明10%~22%的老年人存在焦慮失眠症,經常使用的抗焦慮和催眠藥是苯二氮類(包括常見的安定、舒樂安定、羅拉安定等),老年婦女應用尤多。美國老年人佔人口12%,但佔全國催眠藥使用量的35%~40%,苯二氮類藥物的主要不良反應是跌倒和臀部骨折,長效類比短效類更容易出現這類不良反應。
老年人使用鎮靜安眠藥要注意以下幾點:
1.從小劑量開始服用,逐漸小量增加。
2.定期來醫院進行肝功能、腎功能檢查。
3.劑量視病人情況而定:肥胖者易出現藥物蓄積;體質弱者也存在較大危險性。
4.短效藥物優於長效藥物:短效藥物服藥次數多,但嚴重不良反應,如跌倒、臀部骨折較少發生。不過使用短效類藥物停藥較困難,明顯存在撤藥反應。
西藥的催眠藥和鎮靜劑均易發生耐藥性和依賴性,因此均應避免長期服用,或選用幾種有效藥物交替使用。
依我個人的經驗,睡眠障礙的問題若要治療成功,應首先去除主要病因,再配合個人的治療方法。如果發現服用鎮靜安眠藥已出現副作用時,我建議可以改用針灸及中藥來治療。可能剛開始中醫的治療沒有像西藥的治療那樣的立竿見影,但一般一~二個星期治療之後,其效果就會慢慢顯現。等到逐漸可以安眠之後,就可以停服西藥,或西藥減半;再服一段時間如安眠效果已經穩定時,就可以逐漸停服中藥;最後會有很高的比例不必再服任何藥物而可以安然入睡。在治療期間最好不要服用咖啡或茶葉等刺激性的飲料,同時要配合規律的生活、適當的運動。多服用蘋果、小米粥、奇異果等保健食品,同時就地去請教你的醫生要如何配合服用藥物。
針灸常用穴道:神門、足三里、曲池、三陰交等穴。
常用中藥:茯神、夜交藤、合歡皮、龍骨、牡蠣、酸棗仁、酸棗仁湯、天王補心丹、加味逍遙散、甘麥大棗湯、溫膽湯等。僅供參考

2009年2月10日 星期二

我對酒的認識

本文章摘自張成國編著的中醫食療養生之道:
一、酒的成分:
酒為米、麥、黍、高粱等和麯釀成的一種飲料。因為其所配的原料,及釀造加工的過程、儲藏的時間等等條件之不同,因此酒的名色極多,其成分亦就有很大的差異。在製法上酒可分為蒸餾酒(例如高粱酒、燒酒)與非蒸餾酒(例如紹興酒、葡萄酒)兩大類。凡酒類都含有乙醇,蒸餾酒乙醇的含量高於非蒸餾酒。
二、酒的性味及功用:
酒性甘苦,辛,有毒。少飲有疏通血脈、袪瘀活血、驅風散寒、行藥殺邪的功效,臨床上常用來治療風寒痺痛、筋脈攣急、心腹冷痛。
三、酒的藥理作用及現代研究之探討:
(一)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乙醇之興奮並非真興奮,乃大腦抑制功能減弱之結果。大量飲酒常會使飲者喪失其由教育和經驗而來之謙虛和自制。同時亦會使其辨別力、記憶力、集中力及理解力減弱或消失。視力(中樞性)也常出現障碍。
(二)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飲乙醇含量較低的酒類(10%左右),會使胃液及胃酸分泌增加,所以胃潰瘍的病患應禁止飲酒。乙醇含量20%以上內服則會抑制胃液分泌,減弱胃蛋白酶活性。40%以上則對胃黏膜有強烈刺激,喜歡飲烈性酒的人常易患慢性胃炎,乙醇內服時所見的噁心、嘔吐,主要是由於其在體內氧化的中間產物—乙醛刺激嘔吐中樞所引起的。
(三)對循環系統的影響:
中等量乙醇可擴張皮膚血管,故常致皮膚發紅而有溫暖感。但如恃為禦寒藥,實屬不當。因為寒冷時,皮膚血管收縮(雞皮疙瘩)為一種保護性反射;飲酒後抑制了血管運動中樞,皮膚血管擴張而使大量的熱量消失,更增加凍死的危險性。中等量對心臟功能並無明顯影響。但大量則可麻痺延腦中樞而導致循環虛脫。
據研究報告,飲酒過量,常易引起急、慢性酒精中毒,因血液中酒精的含量達到萬分之五至千分之二的濃度時,就會出現醉酒的狀態。當達到千分之四時,就會造成急性中毒而死亡。
(四)在體內代謝過程:
乙醇在胃腸道中吸收迅速,一般約有20%在胃中吸收,其餘在小腸中吸收。空胃時吸收最快。乙醇濃度較低的酒類,較易被吸收,高濃度者吸收反而較緩。喝入的乙醇約有90~98%被完全氧化,每一克能產生7.1仟卡的能量(介於脂肪與碳水化合物之間),可為機體所利用。成人一般1小時可氧化乙醇約10毫升,然與體質有關,此氧化速度常較恆定,不受血中乙醇濃度高低的影響。大量飲酒,超過此速度,即會蓄積而造成中毒。未被氧化的乙醇約2~10%,主要經由腎、肺排出。其他如汗、眼淚、膽汁、唾液也有微量排出。
(五)局部作用:
乙醇塗擦於局部皮膚,可加速熱度的揮發,故有冷感,臨床上可外用於發高燒的病人。其殺菌作用以70%者作用最強,低於60%或高於80%者功效皆較低。
(六)酒的毒性:
1.急性中毒:
輕者若只發生過度興奮及嘔吐時,不需特殊治療。若嚴重至已陷入昏睡狀
態,應洗胃注射咖啡因、或配合其他中、西療法。但要注意保溫。
2.慢性中毒:
嗜酒成癖者對於乙醇會產生耐受性,飲量會逐漸增加,但有一定限度,一般只超過正常的3~4倍。耐受性的發生,一般認為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感受性降低之故。戒除時一般不產生戒斷現象。長期大量飲酒而造成慢性中毒者,在精神方面可見發生震顫性譫妄、智力減退,其他症狀如慢性胃炎、肝硬化,多發性神經炎、視神經炎及心、腎病變,亦常可見到。凡有酒癖者,時常以酒為其主要的能量來源,非常不注意飲食,結果常發生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等現象,這都是促成精神上及器官上產生障碍的重要因素。
四、有關酒的古書記載:
早在內經,即有記載有關用酒治病的實例。名書『千金要方』中早已收集了很多藥酒方,用於防治各種疾病,如獨活酒治痺、牛膝酒治拘急、附子酒治脹滿、杜仲酒治腰痛等。又名醫陶弘景曾云:「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熱性、獨冠群物。藥家多須、以行其勢、人飲之使體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昔三人晨行觸霧、一人健、一人病、一人死。健者飲酒、病者食粥、死者空腹。此酒勢辟惡、勝於食。
五、適量飲酒對人體有益:
酒除了有防治及病的作用外,還可用於延年益壽。尤其老年人,因其陽氣漸衰,血脈不暢,易受風、寒、霧、露的侵襲,如能合理適量飲酒,可以疏風活血,輕身延年。有人認為:冬服藥酒兩三劑,立春則止,此法若能終身持之以恆,則百病不生。古書亦曾有記載:「夏月清晨炒蔥頭飲酒一~二杯,令血氣通暢」;「冬月早出宜飲酒,以袪寒,或噙姜以辟惡」。酒與藥物配合使用,能增強其保健益壽的功效。如藥書所載的”周公百歲酒,能治聾明目,黑髮駐顏”常服之能祛病延年。
六、飲酒的原則:
1.酒的種類很多,作用也有不同。浸藥多用白酒,做藥飲多用米酒,活血止痛多用黃酒。葡萄酒少量飲用,也可強心提神。啤酒以大麥芽發酵製成,有營養作用,並可健胃消食。飲酒的數量及方法宜據各人不同的體質情況而定。
2.飲酒的主要原則,在於少飲、淡飲,切忌暴飲、雜飲,人生若能淡酒、小杯,與良友久坐細談,非但是人生一大享受,亦可視為養生之道。但飲酒要避免雜飲,因雜飲,再會喝酒的人,亦會容易發生酒醉。
七、飲酒後應注意事項:
1.依古人的經驗,喝酒後,最好能用鹽水漱口,以免傷害牙齒的健康。又特別提醒,酒後不可喝過多的茶水,否則容易傷及腎臟,而害腰腳重墜病症。更嚴重者,會使人兩腿逐漸無力,殘廢而不能行走。
2.新釀成的酒,還雜有毒性較大的異戊醇,所以飲酒以陳年老酒較佳。
八、飲酒過量的害處:
歷代醫家對於過量飲酒的害處都有一致認識與看法。如謂酒” 少飲為佳,多飲傷形損壽,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飲酒過量,喪生之源”。三國時代的曹值,把酒稱作”荒淫之源””譬酒猶水也,可以濟舟,亦可以覆舟”。『本草綱目』亦提及”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御風,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疾動火”。又說:”過飲不節,殺人頃刻”。

2009年2月8日 星期日

嗜酒是否會傷及後代?!

曾有歷史記載,陶淵明嗜酒,而其後代皆個個智能低下,是否與他的嗜酒如命有關?!
陶淵明是東晉著名的詩人,才華橫溢,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它生有五子。他原希望把五個兒子都培養成才華出眾、「猛志逸四海」的超群人才。但卻事與願違,5個兒子的智力都十分低下。陶淵明的五個兒子,所以會個個智能低下,是否與他的嗜酒如命有關。陶淵明在自論中云:「性嗜酒,期必醉。」他又在《飲酒》二十首序言中道:「餘閒居寡歡,兼比夜已長,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
從醫學角度看,大量酗酒,對後代智力確實影響甚大。元代名醫忽思慧曾在《飲膳正要》中曰:「少飲為佳,多飲傷神損壽,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飲酒過量,喪生之源。」陶淵明到了晚年時,也已察覺到兒子的平庸無能,是自己長期酗酒所造成的。他後悔莫及地寫道:「後代之魯鈍,蓋緣於懷中物所貽害」,「但恨多繆誤,君當恕醉人」。
陶淵明的這些詩文,正是告誡人們,他嗜酒如命而傷害後代的沉痛教訓。
所以從歷史的教訓,要確信「少飲為佳,多飲傷神損壽,易人本性,其毒甚也。飲酒過量,喪生之源。」且要牢記少飲為佳,多飲傷神損壽,易人本性!

喝酒的益處:
如果適量地喝酒,又有點好菜,心情舒暢,往往會化害為益,收到意外的好處。因為酒精經肝臟分解時需要多種酶與維生素的參與,酒的酒精度數越高,肌體所消耗的酶與維生素就越多,故應及時補充。新鮮蔬菜、鮮魚、瘦肉、豆類、蛋類等均可作為佐菜。 而鹹魚、香腸、臘肉等食品,因含有色素與亞硝酸鹽,與酒精反應不僅會傷害肝臟,而且易造成口腔與食道粘膜的損害,所以不宜過多用以佐菜。 只喝酒不吃菜肝臟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