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7日 星期六

中西醫如何防治踝關節挫傷(How to Treat Ankle Sprain Using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

踝關節挫傷是日常生活常見的症狀,尤其年輕的學生常易見到,我個人的經驗,如果踝關節挫傷很嚴重病人無法走路時,應先照踝關節的X光檢查以排除是否有骨頭斷裂,如果屬於正常可用針灸的方法治療,先針對側陽谷穴續針患側之坵墟、申脈、崑崙、陽陵泉等穴,如有皮下瘀血者應用三陵針局部點狀放血,之後外敷如意金黃散藥膏,如果疼痛非常嚴重者可以同時服用一至兩天的止痛藥(如果不是很痛可以盡量不必服用),這樣的處理程序我已經看好很多的病人,甚至於有的拿拐杖進來針灸後就不必再使用拐杖,今將此經驗與大家分享:

Ⅰ 病因
臨床上,踝關節扭傷最為常見,佔全身關節扭傷的80%以上,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青壯年活動多,運動量大,所以發病也最多。行走不平的道路,踩進坑洞裏,上、下階時不慎踩空,從高處墮落,跳躍搶籃板時身體重心失去平衡,或騎車跌倒。如踝關節處於蹠屈狀態,因距骨可向兩側輕微活動而使踝關節不穩定,而引起損傷。臨床上分內翻扭傷和外翻扭傷兩類,以前者多見。蹠屈內翻時,容易損傷外側的距腓前韌帶;單純內翻時,容易損傷外側的跟腓韌帶。外翻時,由於三角韌帶比較堅強,較少發生損傷,但可引起下脛腓韌帶撕裂。直接的外力打擊,除韌帶損傷外,多合併骨折和脫位。
(一)臨床上踝關節外側容易損傷的主要因素有:
1.因外踝低,內踝高,內、外踝不在同一平面上。
2.行走跳躍時,全身力量落於踝關節上。
3.腓側韌帶較脛側韌薄弱,較容易引起撕裂。
4.足蹠屈時,距骨體較寬,部分脫出,其較窄部分嵌入於關節內,踝關節變得不穩定。
5.在背屈的各肌肉中,使足外翻背屈的第三腓骨肌遠不如使足內翻背屈的脛前肌堅強,因此使足外翻的力量不如內翻的力量大。
(二)內翻損傷可分兩種:
1.單純的韌帶損傷,沒有明顯的韌帶纖維斷裂:臨床上有輕度腫脹及疼痛的現象,但距骨的位置無明顯改變。
2.韌帶部份撕裂或全完撕裂:臨床上除有明顯腫脹及疼痛等症狀外,還表現出距骨位置的改變。在不同程度的損傷中,距骨可有 2°~30°的不同程度的內翻。 

Ⅱ 症狀:
受傷後,踝部可出現腫脹、疼痛,功能障礙。損傷輕者僅局部腫脹,損傷重者整個距小腿關節均可腫脹,不能行走或尚可勉強走路,傷足不敢用力著地,活動時疼痛加劇。局部可出現青紫瘀斑,有明顯壓痛,壓痛點與受傷韌帶相對應,受傷的部位絕大多數位於韌帶附著處。在臨床上確定了壓痛點後,再結合受傷當時足部各關節所處的位置,以及對照解剖學上各個韌帶的分布情況,通常可以初步考慮韌帶損傷的範圍及其性質:
第一級扭傷:最為常見。
侷限性的壓痛及腫脹、未合併瘀血情形、X光檢查正常。
第二級扭傷:主訴在受傷時會覺得踝關節有撕裂感。
檢查時可發現有相當的腫脹、明顯的壓痛、局部瘀血,可能合併有韌帶裂傷、X光檢查正常。
第三級扭傷:主訴在受傷時會覺得踝關節有劇烈撕裂感。
檢查時可發現有相當的腫脹、主觀的疼痛可能沒有第二級扭傷嚴重、明顯之瘀血,可能合併有韌帶裂傷、檢查關節活動可能有鬆動的情形 X光檢查正常,或可見小的撕裂性骨折。

Ⅲ 診斷:
一、西醫的方法:
(一)注意疼痛、壓痛點的位置,腫脹的程度,關節是否畸形。
(二)內翻及外翻試驗:將踝關節內翻,檢查外側韌帶損傷程度(足內翻時,踝關節外側活動範圍是否變大或鬆動)。再將踝關節外翻以檢查內側韌帶損傷程度。
(三)前抽屜試驗:一手握住踝關節上端向後推,同時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檢查是否活動範圍變大(和未受傷一側比較)。
(四)如只是輕度扭傷,可繼續冰敷並施以壓迫性包紮,抬高患肢。如屬較嚴重之扭傷,則應送醫治療。
二、中醫的方法:
臨床上,足踝扭挫傷的診斷可分為兩種,包括內翻扭挫傷,俗稱為「翻腳刀」,多在外側踝關節前下方腫脹熱痛,按壓即痛,踝關節活動受限,若將足部向內翻時疼痛加劇。以及第二種的外翻扭挫傷,多為在內側踝關節前下方腫脹,按壓痛明顯,活動仍受限,將足部向外翻時疼痛加劇。

Ⅳ 治療
一、西醫的方法
(一)急性期的處理原則為「RICE」:
1.休息(Rest):休息就是最好的治療,立刻停止受傷部位的活動,避免從事任何會導致患部疼痛或症狀加劇的活動,如走路、上下樓梯等下肢承重的活動;可使用柺杖來輔助行走使受傷組織得到適當休息。
2.冰敷(Ice):受傷後24小時之內,冰敷在患部15~20分鐘,一天4到5次。嚴重者甚致要冰敷到72小時。
3.加壓(Compression):使用醫療用彈性繃帶從腳底包紮到小腿中段,不可太鬆或太緊,利用繃帶彈性加壓來減除腫脹情況,兼具有保護作用,避免再次扭傷。
4.抬高患肢(Elevation):受傷後應將患肢抬高,以減少腫脹和疼痛。
(二)復健水療:
使用「冷熱交替式水療」,其方法如下:
1.先將患部浸在攝氏38-40度,不痛的範圍內活動4-6分鐘。
2.立刻改浸在攝氏10-16度冷水中1-2分鐘。
3.再回到熱水中活動(如1所述)。
4.如此冷熱交替各做5次。
5.最後一次須浸在熱水中。
6.完畢後將患部抬高,活動5分鐘,後綁上彈性繃帶。
7.以上1-6為一次完整的(冷熱交替式水療),每天做2-3次後,約1-2周可完全消腫。
原則有三:
(1)第一次和最後一次都要浸泡在溫水中。
(2)浸在溫水中時最好一邊活動腳踝,但仍要在不痛的範圍之內活動。
(3)浸溫水的時間要比浸冷水的時間來得長。浸溫水的時間要比浸冷水的時間來得長。
(三)活動腳:不痛的範圍內,要儘量作各方向的腳踝活動,譬如上下活動或左右活動,也可以當作在練習 ㄅㄆㄇㄈ或ABCD 等字母的活動。
(四)保護:走路時須用固定用的貼布來保護腳踝。一般人可用護套來代替。
(五)對抗施力:用自己的手施力於腳踝,而用腳踝的力量來對抗它。不要被手扳動。
(六)等張運動:用腳踝的力量來對抗外加的橡皮圈阻力,等於是一種肌力訓練。
(七)等速性肌力運動:利用特殊的「等速運動」訓練機,來加強腳板向上、向下、朝內、朝外的各方向肌力。
(八)快走:不痛不跛之下,可任意加快走路的速度,但仍需腳踵先著地。 (九)跑步:由慢跑開始,逐漸增加跑步的速度,最後可以短跑衝刺。
(十)繞圈跑:(轉彎45度)以20公尺的距離當作是一個「8」字型的長度,做轉彎45度式的繞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十一)繞圈跑:(轉彎90度)以10公尺的距離當作是一個「8」字型的長度,做轉彎90度式的繞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十二)特殊技巧的訓練。
二、中醫的方法
(一) 針灸治療
1.陽谷:取患肢對側陽谷穴,針中即止。  
2.申脈:應用放血療法,患者坐位,取申脈穴(絡脈顯露者點刺絡脈),常規消毒,用細三棱針點刺出血0.5~2㏄。
3.陽陵泉:患者坐位,取患側陽陵泉常規消毒後,用1.5寸毫針直刺入1寸左右,行強激手法,留針5分鐘,行針2次,使針感向下傳導,直到足踝部。 
4.丘墟透照海:取患側丘墟、照海2穴,將患足置於稍內翻位,取2寸毫針,常規消毒後,從丘墟穴刺入,針尖向照方向慢慢提插進針,在此過程中,患者感到劇烈酸脹麻痛。待在照海穴下摸到穿透感後停針。
5.如果扭挫傷的患側,有嚴重的下墜感,可在太衝、隱白、厲兌、 足竅陰、至陰等穴放血,應可收到立即的療效。
6.同時在瘀傷的部分可以外敷如意金黃散藥膏,其療效更快。

(二) 藥物治療
1.內服藥:損傷初期腫脹明顯者,治宜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可予正骨紫金丹加丹七散
2.外用藥:初期腫脹明顯者,可外敷消腫化瘀散之類。中、後期腫脹較輕可外貼止痛膏之類。並可配合活血舒筋的藥洗外敷。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十個經科學證實的長命偏方

(一) 喝茶。
1.茶裏含有預防疾病,和抗老化的抗氧化物質。
2.日本研究顯示,喝茶的人不僅壽命較長,也較不容易得肺 炎和中風。
3.多喝茶可降低膽固醇和血壓。
(二) 有宗教信仰。
1.美國研究機構指出,有宗教信仰的人,比較不容易得心臟病、高血壓或自殺且較有道德心。
2.英國心理學家指出,任何型式的信仰,不管是神秘主義或巫術,都有強化生命力的力量。
(三) 增加睡眠時間。
科學家指出,每天日間小睡片刻,不僅可以延長壽命,也 可以提升表現力。晚上最佳的睡眠時間十點半上床,隔天 五點半起床。
(四) 洗冷水澡。
冷水澡,可以改善循環系統的毛病,提高免疫力、和生育力,並且可減低心臟病發作的機率。
(五) 喝紅酒。
1.英國醫學證實,所有酒類,都可以調節膽固醇,防止血凝 塊,並且降低罹
患心臟病的可能性。
2.而紅酒中的抗氧化劑最豐富,邊進餐邊喝紅酒的效果最 佳。
(六) 養寵物。
根據劍橋大學的研究,養寵物的家庭較沒壓力,也較少生病。(但過敏性疾病養貓狗除外)
(七) 結婚。

已婚者比單身者長壽。此外,快樂的性生活,也能讓你年輕起來。
(八) 吃得少。
節制卡路里的攝取量,可以減緩老化。(以早餐吃得好, 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每餐以七分飽為原則。)
(九) 多笑笑
笑能運動全身,放鬆肌肉,改善血液循環,降低高血壓、和增強免疫力。(笑口常開,青春長在。常言道:「歡樂是長壽的妙品」、因「笑一笑百年少」、若「愁一愁白了頭」,如「寡慾精神爽,思多氣血衰」。)
(十) 跳躍
1.每天原地跳五十下的女人,活得比較長。
2.英諾丁罕大學的研究指出,跳躍可以增加臀部骨質的濃度,減少骨質疏鬆的症狀。

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

國際會議上定出6種保健品,值得大家參考。

國際會議上定出6種保健品,值得大家參考﹕
第一綠茶;
第二紅葡萄酒;
第三豆漿;
第四酸奶;人家不提牛奶,大家要注意。
第五骨頭湯;
第六蘑菇湯。
一定要看,並傳給您的朋友 !

**最近北京市普查工作剛結束,得了兩個冠軍,一是高血壓冠軍;一是高血脂冠軍 。

日本的先進經驗是以社區為單位,每一個月講一次保健課,如果沒有來聽就必須補課。我國沒這制度,誰愛聽就聽,不聽拉倒,這個制度的建立值得我們學習。

本人在臨床工作已超過35年, 長期觀察絕大部分的病人病死前是很痛苦的,所以呼籲大家對於自己的健康及注意自己平常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一個人身體要健康,一定要遵守:
一、規律的生活
二、適當的運動
三、均衡的營養
四、修身養性

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中西醫如何防治下肢水腫

Ⅰ 病因:
一、西醫的看法:
人體的水分是由細胞內液及外液所組成,其中細胞外液佔3分之1。而水腫就是細胞外液囤積過多的表現。常見病因如下:
(一)心臟的疾病
流到四肢的血液是靠著心臟這個「幫浦」將血液打出心臟,並藉由此動力間接回流到心臟,如果心臟出了問題(例如:心衰竭),血液不易由下肢回流到心臟,血液便會鬱積在下肢。患者通常在走路、爬樓梯或平躺久後,會有喘息或呼吸困難出現。
(二)肝臟的疾病
這也是國人最常見的水腫原因之一。當肝臟功能不足,合成的蛋白質不夠,而使血管內膠質壓力(oncotic pressure)不足時,便會引起水腫,這種情形通常出現在嚴重急性肝炎或肝硬化。此外,當肝癌腫瘤侵入下腔靜脈或壓迫下腔靜脈,使得下肢的血液無法回流,也是肝病末期水腫常見的原因。
(三)腎臟的問題
腎病症候群,使大量蛋白質由腎臟漏出,血液中的白蛋白下降;或當腎臟功能衰退,使得水分與鹽分的排泄出現問題,這些都是因腎臟病而引起水腫的常見原因。腎臟病的水腫常常是全身性的,例如臉皮、臉、上肢及下肢,與肝臟為多見於下肢水腫不大相同。
(四)長期營養不良
無論何種原因導致長期持續性進食不足,營養不夠,肝臟合成的蛋白質便會不足,也會引起水腫。
(五)特發性/體質性水腫
患者多是比較容易緊張的女性,下肢水腫早上不明顯,下午或晚上嚴重。上下午體重可相差一公斤以上。病人的心臟、肝臟、腎臟及內分泌檢查均正常。需限制鹽份及水份的攝取,穿彈性襪、常運動、抬高下肢,則可改善水腫情況。這類的病人依本人的經驗應屬腎氣不足所造成,但這類的病人以目前的腎功能檢查一直還查不出來。
(六)藥物
止痛劑、類固醇(美國仙丹)、避孕藥和某些抗高血壓藥物等,都可能引起水腫。在停止給藥後都可見改善。
(七)內分泌問題
例如甲狀腺功能異常,婦女經期前後等。
(八)姿勢問題
長時間坐或站立。例如坐飛機,血液循環不良,體液較易滯留在下肢,造成水腫。
二、中醫的看法:
水腫在中醫《金匱要略》稱水氣,並按病因、脈證分為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五類,又根據五臟證候分為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腎水;《丹溪心法‧水腫》則將水腫分為陰水、陽水兩大類。因此,水腫主要與體內水分代謝有關。中醫認為,水腫病機包括體內水液代謝紊亂而產生;或因為水濕之氣內侵,造成脾為濕困,脾的運化功能失常,導致水濕氾濫於肌膚。

Ⅱ 症狀:
正常人的皮膚,有一定的彈性,用手指壓住會凹陷,但手一放開,便會自然恢復原貌。但如果水腫,用手壓按再放開卻不會立即恢復,而會有凹陷的現象。早期水腫尚可出現下列一種或數種現象,包括:
(一)體重增加,晚上體重較白天重。
(二)排尿量減少。
(三)夜尿。
(四)原本合腳的鞋子變小,襪子的壓痕變明顯。
(五)早上醒來眼皮浮腫。
(六)戒指或手環變得不易脫下。
(七)臉、手或腳有緊繃或脹脹的感覺。

Ⅲ 診斷:
一、西醫的方法:
首先必須瞭解病人完整的病史。病人有無使用特殊藥物,如百分之五十使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的人會產生周邊水腫,而少部分的人使用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劑也會下肢水腫。另外,活動與姿勢、家庭病史、有無感染也都必要瞭解。除了問診及分析外,還可視情況配合血液、尿液檢驗,或一些影像學檢查,幫助判別。
二、中醫的方法:
肝、腎臟、心臟等多種疾病都有可能出現水腫的症狀,非獨特的症狀表現,所以當水腫的症狀出現時要提供完整的資訊給醫師診斷,例如:水腫發生的時間,先後出現的部位,加重或滅輕的因素,水腫與體位、尿量、勞動、月經的關係,及有無心、肝、腎病、腫瘤、過敏性疾病、營養不良或服用藥用及伴隨症狀等都是要細心留意觀察。肝病所引起的水腫,除了配合檢驗數據外,中醫還會依據「旋脈」及「舌頭的顏色」做為診斷的依據,如果呈現旋脈以及紫色的舌頭,即表示因肝病所引起的水腫。依我個人的看法,因肝病所造成的水腫應該配合肝功能的檢查,尤其要注意血液中的白蛋白的含量,如低於正常值則必須要進行護肝的治療,如要使水腫很快消失,一方面病人可以每天吃中藥,同時配合西醫的白蛋白注射治療,則水腫應可很快改善,但根本的治療還是要使肝功能製造白蛋白的機能恢復正常,才是最為上策。

Ⅳ 治療
一、西醫的方法
不同原因造成的水腫,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一)靜脈機能不全:
適度休息與抬腿,避免久站或久坐,穿著彈性襪。嚴重者可服用短期利尿劑;有重度靜脈曲張、疼痛,或已有皮膚病變者可考慮手術。
(二)全身性疾病:
先治療根本病因,不要只著眼於水腫的表象。
(三)淋巴水腫:
物理性治療如按摩、 抬腳,對於增加迴流有一些效果,但最終還是要解除病因。
(四)脂肪水腫:減重、穿彈性襪,嚴重者考慮手術去脂。
(五)藥物造成:停用藥物,或使用其它替代藥物。
二、中醫的方法
(一) 辯證論治
下肢水腫中醫可分為脾虛濕困、腎陽虛衰、心陽虛衰、瘀血阻滯以及陰虛水腫型五種。包括:  
1.脾虛濕困型:
症狀為胸悶,大便稀溏,下肢水腫,身體困倦,舌體胖,苔白,脈沉緩。治療可用參苓白朮散加減,以達到健脾利濕的作用。  
2.腎陽虛衰型:
症狀為下肢水腫,小便不利,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舌體胖大而潤苔白,沉細脈。治療可用濟生腎氣丸加減,以達到溫補腎陽,利水消腫的作用。  
3.心陽虛衰型:
症狀為心悸,心區絞痛,畏寒,四肢冰冷,神疲,乏力,下肢水腫,舌淡胖,苔白滑,脈微細或結代。治療可用參附湯加減,以達到補氣強心,溫陽利水的作用。  
4.瘀血阻滯型:
症狀為下肢腫脹,隨按即起,或有皮膚增厚,粗糙,可能伴有胸部脹痛,或神疲乏力,舌質瘀紫或有瘀斑,脈沉澀。治療可用桃紅四物湯加減,以達到活血化瘀,利濕消腫的作用。  
5.陰虛水腫型:
症狀為患肢腫脹,按之凹陷,膚色紅,可能伴有關節酸痛,舌質紅,舌體胖大,苔黃膩,脈滑數。治療可用知柏地黃丸合四妙勇安湯加減,以達到清熱利濕,通絡消腫的作用。  
(二)針灸治療
可針太溪、足三里、三陰交、同時灸五柱穴、關元、氣海、腎俞等穴,對於腎氣不足所引起的下肢浮腫,若同時配合濟生腎氣丸效果應相當顯著。

Ⅴ 保健與食療
一、日常生活保健方面:
1.靜脈環流不暢要多運動,並盡量避免下肢長時間下垂,如乘坐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以免使水腫加重。
2.睡前可以用熱水泡腳。水溫以微燙但不覺得難以忍受為宜。泡腳桶上最好再蓋一條干毛巾,讓腳微微發汗即可。
3.還可以做按摩,人工或者器械均可,每次5—10分鐘,以腳部發熱為宜。
4.多穿平跟、防滑鞋。穿鞋首要原則是“合腳”,大小要合適,鞋底軟硬要適度,這樣才能保証腳部血液循環的通暢。盡量選擇帶防滑紋鞋底的鞋,通過加大鞋與地面的摩擦力,減少腿部的緊張度。另外,鞋跟最好不超過3厘米,或者穿無跟鞋,防止上身壓力集中於腳尖而造成的血液循環不暢。
二、飲食方面:
若水腫嚴重而尿量很少時,宜少喝水;即使喝水,也應少量且慢慢喝下,以免水入而難出,滯留體內,增加水腫症狀。患者飲食宜清淡,少油膩,可攝取赤小豆、黑豆,有利水作用。此外,多吃蔬菜也有助於消水腫,如生薑、豆鼓、蔥白都有解表作用,適用於外感風寒引起的腫脹。而冬瓜、絲瓜、黃瓜等,有清熱利濕作用。若偏寒者,可加生薑、胡椒等,以減少其寒性。另外,鯉魚、田雞等具有利濕作用,水腫時亦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