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腎臟損傷與腎功能之喪失程度,慢性腎臟病可分為五級:
第一級: 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100(ml/min/1.73m2合併腎組織損傷),至第五級:腎絲球過濾率<15(ml/min/1.73m2)--慢性腎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或尿毒症(uremia),慢性腎臟病之最終結果(包含慢性腎衰竭、尿毒症與相關之合併症等,在慢性腎衰竭尚未發生前,卻仍有一段可以預防或延緩發生的,雖然目前對早期(第一至3a期)慢性腎臟病如何進一步惡化(progression)至晚期(第3b,4與第5期),慢性腎臟病其機轉尚未完全明瞭。
大部分的專家皆認為是因過度之免疫異常反應(hyperimmuine reaction),及或合併發炎反應,應扮演重要之惡化促進角色,促使慢性腎臟病病人於短時間內可能惡化成慢性腎衰竭/尿毒症,這也是全世界醫界目前非常重視的黃金期,其治療方法大家應努力去尋找:
1.如何預防疾病惡化的治療。
2.早期診斷。
3.發掘疾病惡化之危險因子。
目前腎臟專家共同努力的方向與重點:
1.早日開發出護腎產品。
2.早日研發出慢性腎臟病惡化之早期偵測生物標記。西醫目前對於慢性腎臟病之治療主要以類固醇等免疫抑制劑為主,而診斷方面,疾病之分類與確診主要以腎臟組織之病理切片檢查為主(因為有危險性及侵入性的診斷一般病人不易接受)。
至於中醫方面過去的診斷依據常以B.U.N為追蹤依據,在慢性腎病第一至3a期(B.U.N.(blood urea nitrogen, 尿氮素) 常在20~60 mg/dl之間,病人服用中藥一到兩個月其症狀及B.U.N確實有明顯的進步,但病人要繼續服藥多久或何時停藥或減藥量,中醫一直沒有很好的依據,但病人吃中藥後確實改善很多而不再續服中藥,在這個過程中病人停藥之後,病人常因罹患感冒之後,其病況就會突然惡化,病人惡化之後往往重返求診西醫,經檢查其B.U.N的數值有時候會突然飆升,而必須接受洗腎治療,一般西醫及病人就誤認為是因為吃中藥所造成。所以中醫師怕被病人誤會吃中藥會造成慢性腎病/尿毒症,所以中醫師就乾脆不看這方面的病,以免遭受攻擊。
事實上在早期中醫藥對腎臟病的治療是有效的,它可以延遲洗腎的時間,現在若能透過臨床療效的評估證實,應該會有科學的臨床證據來證實中醫藥的療效,大家且拭目以待。
以下介紹有關治療慢性腎臟病的中藥方藥:
治療腎臟病值得參考的中藥方藥 :
A.方劑用在慢性腎臟病:
西洋參、土茯苓、豬茯苓、白芍、甘草、麥冬、黃耆、玉竹、生熟地等。
B.常用加減方藥:
1、蘇葉與蘇梗:氣疏肝解表。在腎臟病中二藥常用於慢性腎功能衰竭屬濕濁中阻之嘔吐,常合併小半夏加茯苓湯,對改善臨床症狀效果明顯。
2、蘇葉、蟬衣與益母草:在腎臟病中用此配伍利水消腫,消除蛋白尿,改善腎功能,蘇葉常用15~30g,蟬衣10~15g。
3、蟬衣與僵蠶:用於紫瘢性腎炎可加速紫瘢的消退。減輕或消除蛋白尿有較好的療效。
4、綠豆與六月雪:前者清熱解毒,利水滲濕,益氣厚腸通脈。後者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祛風行瘀。二者合用主要用於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腎炎高血壓。有一定的降非蛋白氮效果。
5、土茯苓與白茅根:利濕濁而能分清,且清利而不礙脾胃,亦不傷陰。常用於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劑量宜偏大,土茯苓用50g以上,白茅根用30~50g。
6、鹿銜草與石韋:鹿銜草補腎止血,兼祛風濕,石韋清熱利濕,合用則補而不滯,清利而不傷正,共奏補腎清利之功,用於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血尿。
7、白芷與夏枯草:前者祛風化濕解毒,活血消腫,後者清瀉肝火,散鬱結。二者合用能化濕濁、瀉肝火、解熱毒,用於治療慢性腎炎,對於降血壓,改善腎功能,保護腎小管上皮細胞有較好的作用。
8、木瓜與桑枝:能祛風濕,舒經脈。慢性腎炎伴有關節痹痛,而浮腫、蛋白尿不消者可選用。
9、土茯苓與萆薢:常用於尿酸性腎病痛風性關節炎,降低血尿酸。對膏淋、尿濁、蛋白尿、帶下屬濕毒蘊結者均有良好的療效。
10、苡仁與櫓豆衣(黑豆的外皮):苡仁健脾滲濕解毒,櫓豆衣補腎陰,清虛熱解毒活血。合用則輕補輕清,補而不滯,清而不傷胃,可治療腎臟病水腫、蛋白尿,增加血漿蛋白。
11、蒼朮與生地黃:前者燥濕運脾,後者清熱養陰生津,合用治療慢性腎臟病腎陰虛而濕濁不化者之水腫、蛋白尿,並可改善腎功能。
有關慢性腎病在台灣目前的情形,簡介如下:
目前台灣洗腎的病人約有4~5萬人,但健保局花在這方面的保費約8%左右,而整個中醫向健保局申請的費用約占3.90%,而最近在報章雜誌常有人攻擊吃中藥會造成洗腎;所以吃中藥的人變少,但不知道為何洗腎的人卻不減反增。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報告,慢性腎臟病一直名列國人前十大死因,並在近幾年來迅速竄升至第八位;其中大多死於慢性腎衰竭/尿毒症,而腎絲球腎炎,例如,IgA腎病變膜性腎絲球腎炎,局部腎絲球硬症,慢性腎間質腎炎,與糖尿變腎病變,則是造成尿毒症洗腎病人的主因。目前洗腎治療一直都是全民健保支出的一大負擔;再加上此種病人的高罹病率與高住院率,病人數都有明顯逐年增加的趨勢,因此對國家與社會造成莫大的負擔。
據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全世界為治療慢性腎臟病所支出的全額約280億美元,同時預估將於5年內增長到330.5億美元,其增長率為3.7%
一、慢性腎臟病的病人一但惡化成慢性腎衰竭。就會繼續形成尿毒症。可惜的是其致病機轉與這種惡化的機轉至今仍不明。但專家推測可能與過度之異常免疫反應,持續之慢性發炎,過度氧化反應,與血液凝固等因素有關而最後導致腎臟纖維化。我國為慢性腎臟病在發生機率、盛行率,與洗腎率上皆為「三冠王」,儼然已成為我們的新國病
二、慢性腎臟病是世界性之重大醫療衛生主題因為:
(1) 無論是其罹患率、合併症、死亡率或對社會經濟所造成之影響,皆已達高度急迫而難以抗拒之地步。
(2) 台灣地區,依據美國腎病醫學會2008年之統計,早已是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發生率、與洗腎率皆排名世界第一之特殊地區。
(3) 在衛生署最近公布之門診費用的耗用度亦以洗腎相關之診療高居全國第一名,其對醫療資源之負面影響幾臨崩潰無法挽回之程度,急需政府、中西醫界與各相關產業與學界及時擴大合作,才能解決。否則我國慢性腎臟病在發率、盛行率與洗腎率「三冠王與新國病」之辱名將難以洗刷。
慢性腎臟病之最終結果,包含:慢性腎衰竭、尿毒症與相關之合併症等,是可以預防或延緩發生的。
目前西方醫學對於慢性腎臟病研發,面臨很大瓶頸,因而可以開發中草藥為醫療輔助劑,將可增加療效,減少副作用降低醫療費用的效果。
過去我常看過很多慢性腎臟病的病人,依血清肌酸酐(Creatinine)與尿液中白蛋白(Albumin)測定作為診斷與追蹤的指標,雖可預防或緩解洗腎的發生,但由於需長期服用,如遇感冒或停藥,就會病情惡化在治療上很難根治,到最後走上洗腎之路,到最後造成人財兩空,情景悲慘,對於醫者打擊頗大。
加上報章雜誌不斷報導吃中藥會造成洗腎,令病人不安,事實上非也!吃中藥可以預防或緩解洗腎的發生。
我真希望有為政府能結合相關單位,共同合作開發創新生物標記,同時積極開發中草藥為護醫產品(如醫療輔助劑)以期能增加療效、減少副作用,降低醫療費用為最終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