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台灣看中醫吃中藥的人口為何日漸減少?

台灣看中醫吃中藥的人口為何日漸減少?
答 : 本人認為有以下的主要原因:
(一)、西醫已成為台灣醫學的主流醫學
在西醫傳入國內之前,中醫藥是維護國人康健的重要醫療資源,但在西醫傳入後,西醫儼然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醫學,而中醫則常被視為落伍的或不科學的。實際上,中醫藥在許多疾病的治療仍常有獨到的優勢。相對的,常有許多對中醫藥負面的片面報導,而影響社會大眾對中醫的觀感,造成台灣民眾對接受中醫藥治療的負面影響。
(二)、中醫藥的臨床療效尚未被美國FDA證實有效,成為西醫攻擊中醫的主要 原因,其主要有待努力的因素有:
⑴中藥藥材品質(CMC)的管控:
加強中草藥品質管制
⑵技術平台的建立:如糖尿病、腦中風、癌症輔助療法……
針對每一個疾病,積極推動中草藥臨床療效評估,以找出中醫藥的療效優勢。
⑶臨床療效評估中心的建立
現在已經建立11個臨床療效評估中心( 台大醫院、台北榮總、林口長庚、台中榮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奇美醫院、秀傳醫院、三軍總醫院、成大附設醫院 、署立桃園醫院等),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發揮對於中醫藥臨床療效的評估效果
⑷不良反應通報系統的建立
從臨床療效評估中,得知哪些中藥的方藥確實有不良反應,可做為臨床醫師使用中藥有效劑量及副作用的參考與依據。
⑸專利的申請
將有效的方藥申請國際專利
⑹人才的培訓
應加強中草藥全方位的教育,包括消費者、中草藥提供者、執行傳統
醫藥業務者(Traditional medicine practitioners)。鼓勵大專院校,能
增設中醫藥及生物科技相關系所,這樣才能使中醫、中藥與西醫、西
藥相輔相成,齊頭並進。
⑺中草藥產業國際化法規策略平台的建立
國家要主動委託相關單位蒐集全世界有關中草藥開發的相關食品、保健食品及藥品的申請相關法規,及那一個地區或國家的申請行銷對我們最有利,建立國內中草藥產業國際化的法規策略平台,供業界參考以降低風險。
⑻行銷通路
業者對已取得智慧財產權的標的物,進行組合包裝、加值並建立流通機制,以增高其附加價值。又國內廠商較缺乏國際行銷之經驗與管道,因而往往無法將產品國際化,所以必須與國際知名廠商策略連盟,以加速中草藥進軍國際市場。
(三)、看中醫吃中藥的消費者市場逐漸減少,主要原因
1.消費者年齡層(20-45歲)的轉變
他們的心態,在生病後希望能夠服用較方便且速效的生物科技產品,如四物湯+鐵。以前要用四物湯的藥材來熬煮,頗為費時,今已有製造好的四物鐵飲品一打開瓶子就可以喝,非常方便。
2.健保目前只給付科學中藥的費用,使用療效較好的煎煮中草藥仍須自費,負擔不輕。有消費能力的族群很多都已前往大陸經商工作,所以看中醫吃中藥的人口也受到影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