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1日 星期六

中西醫如何防治大腸癌的簡介

中西醫如何防治大腸癌的簡介
Ⅰ 病因:
一、西醫的看法:
下列為高危險及發病的因素:
(一)年齡
大腸癌通常發生在50歲左右之後,平均發病年齡在60至65歲之 間。40歲之後直到80或90歲,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
(二)結腸息肉
有結腸息肉者是大腸癌的高危一族,息肉是突出于粘膜表面的良性增生組織團塊,長期存在就有癌變的機會。正常在50歲之後有30%的人會生長息肉,在70歲出現息肉的機會大概是50%。但並非所有結腸息肉者都會發生癌變,當中約5%會出現這種情況,息肉發展癌變的時間需要5-10年。
(三)飲食
最高發病率的國家中,日常餐飲中肉類佔主要比重,而水果蔬菜則 相對不足。西方飲食的特點是高脂肪食譜及低纖維,未發展國家的 飲食主要以蔬果及穀類,脂肪含量很低。研究亦證明消耗肉類和脂 肪增加大腸癌的危害,一般認為是由於消化脂肪時產生致癌物質引 起。
(四)家族史及基因
近親群中(父母、兄弟姊妹、子女)患有大腸癌,那麼出現結腸癌的 機會將增高2至4倍。其他相關的基因變異情況,如家族性腺瘤息肉,Garner's 綜合症都屬於相關遺傳病。這些患者的結腸及直腸內常常生長了數百顆息肉,這類息肉很可能發生癌變,如不治療幾乎100%發展為大腸癌。
(五)慢性結腸炎疾病
潰瘍性結腸炎與大腸癌的發病有關,患者發病率是一般人的30倍, 而病程長短與發生大腸癌有直接關係,數字顯示10年活躍病史者出現大腸癌的機會增加3%,有30年活躍病史者出現大腸癌的機會增加30%。
二、中醫的看法:
中醫學認為,人體正氣不足,機體陰陽失調,從而引起滯、瘀、凝、毒、聚等病理現象的產生,且互相交結,再加上外來因素,最終導致腫瘤形成。大腸癌的發病,與下列因素有關: (一)長期情緒困擾
中醫所謂內傷七情如懮思郁怒等,特別容易損害肝臟,導致體內氣的運行失常,並繼而產生痰濕等病邪。當這些內生病邪持續積存,會轉化為熱毒並下注於大腸。由於大腸長期處於氣滯血瘀狀態,癌症就會發展起來。
(二)飲食沒有節制

中醫非常重視日常飲食,並認為身體中焦(上腹部脾胃居處)是負責食物消化的部位。日常飲食失調,如過飽、太肥膩、或嗜酒、或不 潔食物等,都很容易損害消化臟腑。當消化功能(所謂運化功能) 失常,未消化的食物積存在腸太久,則會釀生濕熱病邪,並停注於大腸。大腸長期受濕、熱、氣滯、血瘀困擾,逐成腫瘤。
(三)久瀉久痢
長期腹瀉引致正氣消耗,主要影響脾臟。中醫認為脾臟不但主理運化(消化吸收),還負責升清降濁,將水谷精微上輸於,作為製造氣血的基礎物質,未消化的飲食殘渣就下輸往腸道。如果這此功能失常,則氣機運行不暢,濕熱邪毒蘊結於大腸,滯留積聚,逐成腫瘤。
Ⅱ 症狀:
(一)大便帶血,肛門出血。
(二)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或兩者皆有)
(三)糞便便得較細
(四)腹脹、脹痛及脹氣
(五)大便排不乾淨的感覺或是有便意卻排不出來
(六)不明原因體重減輕
(七)貧血症狀,如頭暈、走路會喘
(八)腹部腫塊
(九)持續性疲勞
Ⅲ 診斷:
一、西醫的方法:
(一)糞便潛血檢查:
透過糞便檢查,可將癌症所造成肉眼看不出來的流血篩檢出來。 (二)肛門指診:
直腸癌患者一半以上可以摸到硬塊。
(三)直腸鏡:
位於直腸 (大腸末端) 的癌症,可由直腸鏡檢查出來。
(四)大腸鏡:
可以看到完整的大腸。
(五)下消化道雙重對比攝影:
主要利用鋇劑和空氣灌腸進行大腸X光檢查。
(六)腫瘤胚胎抗原 (CEA):
部分大腸癌病患其腫瘤胚胎抗原會增加,可透過抽血檢查出來。 (七)正子攝影:
利用核醫檢查可偵測出各種癌症。
二、中醫的方法:
在西醫診斷"大腸癌"基礎上,中醫的辨証診斷如下:
(一)濕熱下注型
証見腹部有陣痛及腫塊、泄瀉膿血糞便、有粘液夾雜、裏急後重、感到肛門灼熱下墜。患者或有發熱惡寒、口乾、想喝水及全身不適。檢查發現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等症狀。其中腹部陣痛,泄瀉 膿血糞便,裏急後重、肛門灼熱下墜、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為 辨証要點。
(二)毒邪壅盛型
証見食慾不振、心煩而有悶熱感、口渴、腹脹腹痛、瀉下膿血便、便色深紫紅、量多。檢查發現舌質紅,苔黃或黃燥,脈洪數為辨証要點。
(三)瘀血內阻型
証見腹部腫塊、疼痛持續而固定、面色晦暗、消瘦、便血呈暗紅色。檢查發現舌質暗紫有瘀點、脈澀或弦、結代脈等症狀。其中腹部疼痛且位置不移、面色晦暗、舌質暗紫有瘀點、脈澀或結代脈為辨証要點。
(四)氣血兩虛型
主要表現面色蒼白、嘴唇及指甲無血色、呼吸表淺、四肢無力、口 淡無味、無食慾、脾胃區脹滿、脫肛或肛門下墜、消瘦或嚴重營養不良。檢查發現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其中面色不榮、唇 甲無華、少氣無力、舌淡脈細為辨証要點。
(五)脾腎陽虛型
証見面色蒼白、倦怠無力、怕冷、四肢冰冷、無食慾、腹脹腹痛、黎明時間腹瀉。檢查發現舌體肥胖、苔薄白、脈沉細無力等症其中面色蒼白、形寒肢冷、五更泄瀉、舌體胖、脈沉細無力為辨証要點。
(六)肝腎陰虛型
証見形體消瘦、頭暈耳鳴、手足掌心發熱、煩悶、失眠多夢、腰酸腿軟、便秘、或有腹痛。檢查發現舌質紅絳少苔、脈弦細或細數其中形體消瘦、頭暈耳鳴、五心煩熱、便秘、舌質紅絳少苔、脈弦細或細數為辨証要點。
Ⅳ 治療
一、西醫的方法
大腸癌的治療方式主要有三種:外科手術,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一般醫師會依據臨床檢查與癌症分期的結果來建議病人選擇適當 的治療方式,有時僅採其中一種,有時會合併使用。
(一)外科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切除一直是大多數癌症治療的主力,因為唯有能完全切 除才有治癒的可能,對大腸直腸癌也是如此。而依腫瘤位置的不 同,採取的手術方式也會稍有不一樣,除了將腸道腫瘤切除外, 通常也會將附近的組織與淋巴移除掉。根據癌症病灶的位置來說,常見的手術種類有右側大腸切除、左側大腸切除、次全大腸切除、全大腸直腸切除、高前位切除、低前位切除、合併會陰切除、與 局部切除等等。至於是否需要做腸造廔,腸子從腹部接出,通常 要看腫瘤部位及其侵犯程度,一般說來病灶若在直腸七八公分以 上,則較有機會不做腸造廔。有時因腹腔內感染,或腸內壓力過 大則須先進行腸造廔。某些第零期的大腸直腸癌病患,則不一定 須進行剖腹手術,目前藉著內視鏡可實施切除手術,不過必須十 分小心,因為所謂侷限在黏膜的第零期癌症,還是得依據病理組 織的診斷,依外觀的診斷有時會有差錯,只要認為不對,或是組 織切片的報告發現有異樣,還是要進行剖腹開刀治療。若是病灶 在直腸或乙狀結腸下端,可進行超音波內視鏡檢查有助於發現病 灶在黏膜上的深淺,作為手術或內視鏡切除的參考資料。不過這 種下消化道的超音波檢查,並非每個醫院都有能力進行,國內能 做醫療院所也沒幾間。而在有些末期的大腸直腸癌病患,並不一 定能接受切除手術治療,有時僅能進行症狀治療,此時手術的主要目的在於解除如腸阻塞、大量出血等併發症,減少病患的不適,而非求得痊癒,不過手術後有時也能增加接受其他治療方式的機會。 
(二)化學治療:
大腸直腸癌的化學治療大致又可分成幾大類,分別是在無法手術 病人作為治療主力的化療,手術後的輔助性化學治療,手術前的 新輔助性化學治療 (Neo-Adjuvant Chemotherpay)。近些年來,對於大腸直腸癌的化學治療,隨著對腫瘤的了解,醫界使用的藥物也逐漸有所共識,目前是以 5-FU 為主,再加上其他種藥物。前十多年來,主要依據美國研究建議,加上口服Decaris (levamisole),近年又有改以使用 leucovorin (是一種維生素),藉以加強 5-FU 的療效,最近又發展出高劑量 5-FU連續注射法。至於注射方法採直接注射或點滴注射,與先使用 5-FU或其他藥物,仍無定論,間隔多久時間注射一次也無絕對標準,這些仍有待更多的研究結果。不過有文獻指出,尤其對第二期或第三期的患者,化學治療的確可增加存活率。因此只要病人情況許可就應接受化學治療。除了上述藥物外,也有一些抗癌新藥如CPT-11、Oxaliplatin、Tomudex、及口服的抗癌藥物如 UFT、Capecitabine、S-1等也都在發展中,部分藥品在某些國家已經上市使用,國內有些也在近期內 引進了,開始進行臨床試驗,希望會有更好的效果出來。此外除標準的化學療法,依使用時間也發展出了不同的用法,輔佐(輔助)性化學治療即是一例。而之所以有輔助性化學治療是因為大腸直腸癌經過根除性外科切除後,或許仍可能有肉眼看不 見的顯顯轉移,雖然組織化驗是在初期,第二甚至第三期,但或許有少數癌細胞已隨血流散佈出去了, 經過一段時間後可能會復發或發生轉移。因此在手術後給予化學抗癌藥物治療,以達預防的目的,便稱之為輔佐性化學治療。近年來世界各國對大腸直腸癌的研究顯示,輔佐性的化學治療在某些病人能顯著降低手術治療後,結腸癌腫瘤的復發及轉移,有助於存活率,而淋巴腺有無癌細胞轉移,則是醫師建議是否需要輔佐性化學治療的重要依據。其它做法包括在手術後或放射治療前後給予化學藥物治療等等。這些治療的方法可以前往榮民總院向直腸外科陳維熊教授請教。
(三)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利用儀器將放射源釋出的輻射線或粒子集束,照射在癌症病灶,殺死癌細胞達到治療的目的。依放射源的位置大可分體外照射 (External beam radiation therapy) 與體內局部照射(Local radiation therapy or brachytherapy) 。其目的在於來預防可能存在的顯微轉移,以及癌細胞局部復發生長,甚至是腫瘤的遠處轉移。其實放射治療對下消化道癌症的主要用處還是在直腸癌,它對乙狀結腸以上的結腸腫瘤並不是治療的首選。依使用時機又可分為輔佐性治療,包括手術後放射治療,目的在減少局部轉移,對已經侵犯附近組織的直腸癌也可增加其存活率。在手術後照射的優點,在於手術先除去病灶,減輕症狀,並能確實了解癌細胞實際侵犯範圍,但其缺點則是手術後組織結痂及血液循環降低,將會減少放射或化療的效果。而且有時會導致保留的肛門括約肌受損,引起排便困難。因此一些侵犯程度較嚴重的直腸患者,則會採取手術前的放射治療,其優點在於腫 瘤尚未切除前先行照射,效果較佳,而且照射後腫瘤通常會縮小,利用手術完全切除的機會增加。尤其對在肛門口附近的直腸癌灶,先行照射,有一部份病患能夠在手術後保留肛門括約肌,免除做永久性人工造口的需要性。然其缺點是手術前的照射,使得對腫瘤侵犯程度較不易做正確的判斷,增加其它治療方式的困難度。一些醫師也嘗試在手術中間實施放射治療,在剖腹時做這種治療,則需要特別手術室,能遮蔽輻射線,也需要外科醫師、麻醉、放射腫 瘤科等密切合作,才有辦法做到,並非每一所醫療院所,都有如此能力。這種治療手段的好處是可直接照射病灶,尤其是以侵犯至骨盆腔內無法完全切除的癌症,有助於減少日後腫瘤的生長,並增加存活率。而對於一些無法麻醉接受手術病患,有醫師會建議腸腔內的放射治療 (endocavitary radiotherapy),來作局部的控制,些報告顯示也有不錯的效果。
二、中醫的方法
(一) 辯證論治
1.濕熱下注型
治則:消熱利濕
方劑:槐花地榆湯、或清腸飲、或白頭翁湯加減
舉例方劑:白頭翁湯
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
2.毒邪壅盛
治則:清熱涼血、化瘀解毒
方劑:五味消毒飲、或黃連解毒湯加減
舉例方劑:黃連解毒湯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
3.瘀血內阻
治則:活血化瘀
方劑:血府逐瘀湯加減
當歸、生地、桃仁、紅花、枳殼、赤芍、牛膝、桔梗、川
芎、柴胡、甘草。
4.氣血兩虛
治則:補氣養血
方劑:歸脾湯或八珍湯加減
舉例方劑:歸脾湯
白朮、茯苓、黃芪、龍眼肉、酸棗仁、人參、木香、炙
甘草、當歸、遠志、生薑、大棗。
5.脾腎陽虛
治則:溫補脾腎
方劑:參苓白朮散或四神丸加減
舉例方劑:參苓白朮散
人參、茯苓、白朮、白扁豆、淮山、蓮子、砂仁、薏苡
仁、桔梗、甘草。
6.肝腎陰虛
治則:滋補肝腎
方劑:知柏地黃丸加減
熟地、山茱萸、淮山、丹皮、茯苓、澤瀉、知母、黃柏。  (二) 外治療法
1.針刺治療
取足三里、天樞、合谷、下巨虛、內關、大腸俞等,有止痛止嘔作用。
2.艾灸治療
取天樞、中脘、下脘、關元、神闕等穴艾灸,每日2-3次,用于結腸癌合并腹水的治療。

Ⅴ 保健與食療
一、日常生活保健方面:

1.選擇均衡飲食
2.要有鍛煉身體的習慣保持平穩的體重
3.如你有飲酒習慣,一定要有節制。 醫師和家人應用語言、行為解除患者的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患者本人要有充分休息,充足睡眠和適度活動。講究衛生,避免感染。
二、飲食方面:
患者飲食宜少食多餐,食物宜易於消化,要確保身體的需要。要增加纖維性食物的含量,多吃水果。下面為飲食原則:
1. 減少動物性飽和脂肪的攝取,像是豬油、牛油等,而盡量 選用植物油。
2. 少吃醃漬、煙燻、辛辣的食物。平時不飲酒過量、不抽菸。
3. 多吃高纖維的食物,如蔬果、水果、未經加工的五穀類、 未經加工的乾豆類及莢豆類。
4. 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如食物中的肝臟、魚肝油、乳酪、蛋 黃中均有維生素D,此外陽光的曝露也是自然生成維生素D 的方法。
5. 充分的鈣質也能預防腸癌,如牛奶及奶製品、小魚干、豆 類及豆類製品等。
6. 多吃一些含有預防腸癌之植化素的蔬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