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0日 星期五

中西醫如何防治退化性關節炎 (How to Treat Degenerative Arthritis Using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

中西醫如何防治退化性關節炎

Ⅰ 病因:
一、西醫的看法:
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主要可分為兩大類:
(一)次發性關節炎,因為受傷(例如膝關節骨折、半月板破裂、十字韌帶斷掉等)、遺傳疾病、代謝性疾病、鈣沉積症、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軟骨下骨頭缺血性壞死或感染而引起關節軟骨的破壞,引起退化性關節炎。
(二)原發性退化性關節炎,在諸多原因中,以老化及肥胖最重要。軟骨內的諸多結構性蛋白(proteoglycan)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分解酵素也會增加。而肥胖的人,給予關節的機械性壓力較大。兩者造成了關節軟骨的磨損;當修補功能又不及破壞速度時,漸漸就會產生退化性關節炎。另外,由於雌激素 (estrogen)有破壞軟骨的作用,含雌激素高者較可能引起退化性關節炎。總括來說,退化性關節炎的危險因子包含有:年齡、肥胖、女性、外傷、感染、反覆的職業傷害、曾有發炎性關節炎的病史、神經肌肉疾病、以及代謝性疾病。
二、中醫的看法:
退化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痺證、痹痛。因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而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主要臨床表現為肌肉、筋骨、關節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的病證。

Ⅱ 症狀:
主要症狀包括疼痛,關節僵硬腫脹,早晨感覺僵硬,下床運動後,症狀緩解,活動時,可聽到關節的摩擦聲。退化性關節炎症狀細述如下:
(一)「頸椎關節炎」:
除了頸部疼痛外,若骨刺壓迫頸神經根,會導致肩膀、手臂、 手指,麻木或疼痛的頸椎神經壓迫症候群,甚者眩暈,頭痛等症狀,若壓迫到頸部脊髓,會有四肢痙攣,無力的現象。
(二)「腰椎關節炎」:
以40-50歲以上的人較常發生,以晨起、久坐、勞累或過度運動後,會有腰酸背痛,若是骨刺壓迫到坐骨神經,則有坐骨神經痛,下肢疼痛麻木或無力。若骨刺導致脊椎內腔狹窄,則病人常抱怨走一少段路後,會覺得腰酸背痛或下肢麻木疼痛,足底脹痛等,但稍坐一會兒又可上路。
(三)「膝關節炎」:
病人不能蹲,上下樓梯會疼,坐久了則起不來,甚至連走路都會疼痛。年輕人以軟骨、韌帶病變為主,而中年以後,則以退化性關節炎居多。病人應避免蹲、跪、跑、跳、爬上、上下樓梯、盤腿等造成膝關節負擔,平時運動以步行、游泳、騎自行車為佳。
(四)「髖關節炎」:
病人於站立或走路時覺得鼠鼷部、臀部及大腿外側疼痛,不能久站、久走。此與關節異常、長短腿、或疾病有關。平時適度行走,避免跑、跳,使用柺杖,避免惡化。

Ⅲ 診斷:
一、西醫的方法:
退化性關節炎的診斷通常是憑藉著臨床上病史的詢問與理學檢查。影像學的發現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診斷,但實驗室檢查往往是正常的。一開始就必須與其他關節炎,譬如風濕性關節炎,加以區分鑑別。風濕性關節炎主要影響腕關節、掌指關節(MCP)、及近端指間關節(PIP),鮮少會侵犯到遠端指間關節(DIP)或腰薦椎。早晨時,關節的僵硬往往持續一個小時以上。X 光檢查可以發現骨頭的侵蝕,包括關節周圍的骨質減少、骨頭邊緣的缺損等,而不會有骨頭新生的情形。透過實驗室檢查,則能更進一步鑑別風濕性關節炎,諸如全身性的發炎反應、風濕性因子呈陽性、關節液中以多核白血球為主、以及白血球計數的明顯上升。退化性關節炎病患的關節液則是以單核球為主,白血球不會超過 2000/cumm。影像學檢查最主要的特徵是在關節邊緣處骨刺的產生,其他發現包括不對稱的關節腔狹窄、軟骨下的骨硬化和顯影變濃、囊泡的形成。光靠影像學的發現,有時並無法準確評估病患的臨床症狀。關節液的抽取與分析,則可以排除發炎性關節炎、感染、及結晶性的關節病變。在病理組織下,早期的變化都發生在軟骨組織,醣蛋白染色可呈現出關節表面的不規則,伴隨著裂痕和磨損。
二、中醫的方法:
中醫痺證臨床辯證論治分為四大類型:
(一)風痹:關節酸痛,游走不定,惡風發熱。
(二)寒痹:痛有定處,得熱痛減,遇寒痛增。
(三)濕痹:關節重著,腫脹,肌膚麻木不仁。
(四)熱痹:關節疼痛,灼熱紅腫,發熱惡風 。

Ⅳ 治療
一、西醫的方法
骨關節炎的治療可包括藥物學的及非藥物學的二大類治療方法,這兩種方法都可有效地解除病人的關節疼痛,並改善關節的活動性。
(一)藥物性的治療方法 :
1.首先是給予鎮痛劑(如:acetaminophen)或非類固醇類的鎮痛解熱劑(如:ibuprofen or naproxen sodium)。另外也可根據病情的需要,間歇性地給病人注射類固醇。
2.如膝關節退化嚴重缺少滑潤液時,可考慮打玻尿酸。施打玻尿酸每半年要打一個療程,一個療程要打五次〈每星期一次〉。「玻尿酸」〈Sodium hyaluronate〉是一種關節保養劑直接注入退化的關節內,它是從新鮮雞冠提煉精緻而成。具有高度的保水性、黏彈性和潤滑作用,對關節軟骨有親和性,可覆蓋於軟骨表面保護軟骨,防止磨損及退化,更可藉由其特性,抑制發炎反應,改善關節攣縮,增加關節活動度。有人比喻此玻尿酸鈉是關節的「精油潤滑劑」,不僅使關節面更為滑潤,更能促使病態性關節液正常化,減輕關節老化的症狀,延緩置換人工關節的時間, 甚或免除手術之苦。
(二)非藥物性的治療 :
則包括病人的教育、關節的復健運動(用以增加該關節的活動性和強度) 、降低該關節的承重重量、以及給予適當的冷敷和熱敷。而如果關節破壞到相當嚴重的程度,為了減低關節疼痛和重建關節的活動性,骨科手術則是必要的治療方式。
(三) 何時需置換人工關節
1.嚴重疼痛,任何止痛藥及其他方法都無效時
2.嚴重關節變形
3.關節受限,影響正常生活功能
二、中醫的方法
(一) 傷科手法
矯正關節的角度,通常輕度的疼痛或退化,經過調整回正常角度,膝關節的受力面可恢復正常,關節軟骨不會磨損,症狀立即改善,用於中、重度的膝關節退化,仍可以明顯減輕關節疼痛。
(二) 熱敷治療
常見有中藥藥洗熏洗、熱水袋、電毯、熱毛巾、紅外線,尤 其以中藥藥洗熏洗效果最佳,是發病初期的首選治療,併用推拿按摩手法治療,手法要柔,可用青草藥膏以麻油、酒為溶劑攪拌成黏稠狀,取棉布一塊將藥膏平均攤勻,厚度 0.3公分,敷貼局部每 12 個小時換貼一塊可達到消腫消炎的效 果。
(三) 針灸療法
常採用膝五針或膝三針的針法,取穴陽陵泉、陰陵泉、內膝眼、犢鼻與鶴頂穴等。要針刺與灸法同時使用效果較為明顯。
(四) 骨關節炎常用中藥配方
1.氣血虛弱:健步丸、十全大補湯加牛膝、杜仲、骨碎補等,
2.兼有疼痛:獨活寄生湯與聖愈湯、丹七散等。
3.體質壯實:疏經活血湯,舒筋活血湯。
4.發炎發熱症狀較明顯:三妙散等。
5.骨質疏鬆:龜鹿二仙膠或左歸丸等。
6.腎氣不足者:可長期服用還少丹或濟生腎氣丸。

Ⅴ 保健與食療
一、日常生活保健方面:

1.減輕體重。
2.運動前應熱身,運動時要穿著適當的運動鞋。
3.增加骨鈣質的吸收。
4.在地面工作時,避免蹲跪姿過久,最好能以坐小凳代替,減輕膝關節囊之壓力。
5.穿著低跟的鞋子也能減輕膝關節之壓力。
6.避免過度行走。
7.養成適度運動的習慣,強化骨骼韌帶。
二、簡單的下肢關節保健運動:
1.夾臀運動:平躺,夾緊臀部 10秒。
2.直腿抬高運動:平躺,膝蓋伸直並大腿抬高。
3.側抬腿部運動:側躺,將腿部側抬。
4.半蹲運動:站立於有背椅子前,手扶椅背微蹲,然後站起來。
運動應持之以恆,每天做2至3次,每次10至20下,動作應緩慢柔和,依體能狀況逐漸增加次數,運動後如感到酸痛,熱敷、輕輕按摩,並減少次數,若仍未緩解,則須就醫或諮詢專業人員。
三、飲食方面:
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平時應多吃富含膠質食物,有利於關節軟骨修復的食品,如豬耳、蹄筋、貝類、木耳、海帶、川七等食品,並忌食辛辣燒烤或油膩生濕的飲食。

退化性關節炎依我個人的經驗,可先用針灸同時配合中藥治療,如疼痛嚴重者可偶而服用止痛藥,膝關節退化者可試打玻尿酸,但是仍需配合服用中藥,尤其健步丸、還少丹、龜鹿二仙膠等以保護全身關節的滑潤度,如有合併其他症狀者須找中醫師辨證論治配合其他方藥,如髖關節和膝關節嚴重疼痛、嚴重變形或關節受限影響正常生活功能,可考慮開刀置換人工關節,但過程中我還是建議各位要長期服用還少丹或濟生腎氣丸等保養藥才會使其他關節的關節腔內的滑潤液分泌正常而不至於造成嚴重退化的情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