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

我對膝關節養生的看法與經驗‏

根據統計,全台灣年逾50歲的中老年人,每兩人就有 一人罹患不等程度的退化性關節炎,一走路就痛,不少人因而整天待在家裡,一動也不敢動,導致症狀惡化速度加快,最後真的走不了「這是個錯誤的觀念」一般骨科教授指出,每個人都會老化,關節也是一樣,使用到某種程度後,就會因磨損而退化。一旦出現這種退化性關節炎時,患者必須要有正確認知,才不會讓症狀急遽惡化下去。正常人骨頭與骨頭接觸的地方,就是關節軟骨,正常的軟骨組織光亮平滑,但隨著年紀增長,軟骨過度磨損,軟骨碎片掉入關節腔內並在關節腔內刺激關節囊,製造過多的關節液,因而引發紅腫熱痛,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從x光片看來,正常的關節軟骨面,平滑光亮,一旦關節磨損,就會出現凹陷。有些病情嚴重者,軟骨磨損的附近甚至會有骨刺增生情形。不管怎樣。
骨關節炎通常出現四大症狀:
一、疼痛
二、關節變形、腫脹
三、晨起感覺關節僵硬,下床運動後,症狀會稍稍緩解
四、關節活動時會有聲音
運動能增強軟骨海綿作用,軟骨就像一塊吸滿水分的海綿,走路時腳往下踩,身體重量往下壓,軟骨裡面的關節滑液就會被擠出;腳往上提,來自身體的重量消失,關節滑液又回吸到軟骨裡面,形成一個動態平衡。就在關節滑液進進出出之際,營養成分才能進入軟骨組織裡面,維持軟骨的健康。問題是,大多數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一來怕痛,二來也擔心運動會增加關節的磨損,不敢走動,整天就坐著不動,軟骨缺乏關節滑液帶來營養成分的滋潤,時間一久就會出現更大的問題。為此,骨科醫生提醒民眾若出現上述四種症狀時,就應特別留意,並去除損壞關節的錯誤觀念。骨科醫生強調,適度的運動可增強軟骨的海綿作用,藉著不斷流進流出的關節滑液,既可帶給軟骨營養、保持濕潤,關節周圍的肌腱也相對增強,即能減少軟骨磨損的機率。在所有運動中,骨科醫生認為走路是中老年人最佳的選擇,如果覺得自己的平衡感還不錯,騎自行車、跳舞、游泳等有氧運動,也不妨試試看。但骨科醫生強調,這些運動應融入日常生活中,切勿一曝十寒,應隨時而為之,但若正處於關節疼痛之際,就不要勉強去運動,以免症狀更加惡化。此時,不妨以「三隻腳」來替代兩隻腳,拄著枴杖來分擔身體重量。讓軟骨及關節獲得更充分的休息。每天至少應走路半小時,適當運動的走路是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最佳選擇,每天至少走個半小時,如果持續走 1、2個小時以上,也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就可以繼續走下去。游泳及騎自行車,也是相當好的運動。骨科醫生指出,患者在水中游泳時,受到浮力影響,關節受力較小;騎自行車,大多數體重落在臀部,膝蓋受力較少,也不失為不錯的運動。在日常運動之餘多曬陽光亦可防止骨質流失,骨科醫生建議患者要多曬太陽,因為陽光可將維生素D活化為D3,增加鈣質吸收,有效防止骨質流失,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的出現。當然,除了維持適當運動,骨科醫生建議早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試著服用硫酸鹽葡萄糖胺製品來減少軟骨的磨損。從多年來的臨床觀察,發現三分之一患者吃了這類製品後有效。
中醫對於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防治,
1. 在疼痛期以針灸止痛,常用的穴道:內外膝眼、陰陽陵泉、健膝、
委中。常用的中藥:獨活寄生湯、聖愈湯等。
2. 保養期:早晚常服健步丸。
3. 為了增加改善膝關節的血液循環,每天慢步三十分鐘,睡前可以35~40度C熱水泡腳,用熱毛巾溫敷膝關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