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中西醫如何防治腰椎間盤(軟骨)突出症(H.I.V.D)?

最近有很多腰痛的病人,其中有部分已經接受開刀治療而沒有得到很好的效果者,前來求診。對於這些病人我都以相同的治療方法告訴他們。我對lumbosacral nerve compression syndrome的臨床治療經驗。
我對於H.I.V.D的治療已經累積相當多的經驗(三十五年的臨床經驗已治癒超過數千人),一般對於這種病的治療,目前病人大多皆已先接受西醫的診治及物理治療,我認為對於這種病人的治療其主要程序為:
1.先作腰椎的X光檢查、MRI、或CT以了解真正病灶之所在。以排除腰部的任何癌症。(如果有癌症必須接受癌症的治療步驟)
2.針灸:患側的腎俞、環跳、委中、崑崙、附陽等穴。
一般針灸20分鐘後病人腰腿痛的症狀應該會馬上緩解,如果連續針灸2次而其疼痛未見好轉者,我會主動建議病人應該馬上接受西醫骨科開刀治療,其腰椎的狀況如圖(一)、圖(二),將椎間孔狹小的部分去除,病人的腰部疼痛在開完刀之後應該會馬上消失或緩解,但開完刀後要注意腰部的保養,可以服用一段時間的補腰膝的中藥,以免再度復發或其他椎間盤也發生H.I.V.D的症狀。
3.如針灸後其腰腿痛的病情有馬上改善1~2小時者,應配合中藥的治療,時間須2個月左右,才可以治療痊癒,這段時間可以配合物理治療,如疼痛嚴重者可以服用止痛藥以緩解疼痛。
4.這種病人頭兩個星期治療的效果較不穩定,經過針灸配合服用中藥之後,約1個月左右,腰腿痛的病情就會有比較明顯的進步,然後好的時間會慢慢增長,痛的時間會慢慢減少,在治療的期間,病人如果覺得很痛可以暫時配合服用止痛藥,但如果不是很痛,盡量不吃為宜。
有關椎間盤突出的相關中西醫學訊息,簡錄如下,供大家參考,並請先進不吝指教:
一、腰椎間盤突出的定義
超過百分之八十的成年國人有下背疼痛的經驗,大多數是因姿勢不良或過度勞累造成肌肉緊繃,或肌腱發炎,經過姿勢矯正、休養及藥物治療,95%左右的患者都可以獲得改善。然而也有一些患者卻有持續性的下背疼痛,且疼痛可延伸至大、小腿,甚至造成腿痠麻無力,此即所謂的坐骨神經痛。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頗多,最常見的病因之一是腰椎間盤向後突出,造成神經根的直接壓迫,此症狀即稱椎間盤突出症。

(正常的腰椎)
圖一

圖二


二、原因:

人體腰椎神經壓迫原因,常見的是坐姿不良所引起,其次為工作勞累,致使脊椎兩側肌肉張力不平衡所引起,及經常彎腰舉重物,致使椎間盤(俗稱軟骨)突出所引起。因肥胖腰椎長期支撐過重造成腰椎滑脫,或因鈣質流失、攝取不足,造成骨質疏鬆。長期坐辦公桌,造成肌肉疲勞。缺乏運動造成肌肉延展性與耐力降低。因運動傷害、外傷、床墊過軟等,均可能造成腰椎神經壓迫。
*壓迫腰椎及荐椎神經所造成的病變:
在此段神經中,軀體神經分佈於兩腿,包括大腿、膝蓋、小腿、腳踝及腳掌。內臟神經屬內臟小神經、腰內臟神經及內臟荐椎、分佈於腸系膜及骨盤內器官,負責子宮、卵巢、膀胱、肛門及生殖器。
三、症狀
首先出現的症狀是腰痛,下背痛或背部僵硬,此時因還沒有壓迫到坐骨神經根,並沒有下肢的麻痛現象,經由平躺臥床休養數日後症狀大多可減輕或消失,但若回到工作或腰部活動增加,腰痛可能重複復發。明顯的腰椎間盤突出及神經根壓迫,經由藥物及復健治療效果可能有限,嚴重時症狀持續,疼痛不已,甚至不良於行,必須藉由手術治療才可症狀解除。少數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時可造成脊椎管、脊髓腔內狹窄及多數神經壓迫,將可能出現“馬尾症候群”--此時會有大、小便失禁或滯留,肛門周圍麻木,下肢無力等症狀,有時連緊急手術都無法挽回已造成的永久性的神經損傷,再多的治療也回天乏術了。
四、診斷
要確定診斷必需藉助於影像檢查,一般的X-光檢查只能顯現骨骼結構,可以看出是否有脊椎骨的病變,如骨折、關節變形、側彎、或滑脫等,在嚴重或久症的椎間盤突出者X-光可見椎體與椎體之間的間距減小,但要真正的看到突出的部位必須經更精密的掃描,藉由磁振造影檢查(MRI)、或電腦斷層掃描檢查(CT),可將脊椎、脊髓、神經根、軟骨等結構顯露無遺,更可做出三度空間的重組顯像使病灶清晰呈現。
五、治療
輕微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經修養、藥物及復健治療應可改善,在急性期必須平躺臥床休息,避免彎腰或劇烈運動,平時需養成正確的姿勢,以避免復發,需使用有椅背支撐的座椅,最好使用腰墊以增加支撐力,開車或長途旅遊時亦應如此。在較嚴重的情況,或經過復健治療仍然有持續性的坐骨神經痛症狀,就需請神經外科醫師評估是否應接受手術治療,拖延治療可能使突出部分硬化或鈣化使得日後治療困難,萬一出現下肢無力,或大小便失禁等神經功能障礙時,就算在半夜也要馬上緊急手術,若有拖延即使接受手術也無法痊癒。一般而言,在接受過積極的復健治療六週後仍有下肢疼痛或腳麻現象就可能需要手術治療,青壯年需工作但症狀反覆出現的患者也大都需要手術治療。
六、中醫
坐骨神經痛發病的原因很多,中醫屬於「痹症」範疇,多數為外邪侵犯膀胱經和膽經,在臨床上發現很多患者是因腎虛所引起,也就是下焦虛寒兼感受風寒外邪,可用補腎袪風,行氣活血、化瘀通絡為治療法則。
治療:
中醫內科理論上認為坐骨神經痛與肝腎虧虛有關。如果病人血氣虛弱,肝腎虧虛,加上勞累過度或有外感寒濕之邪,導致寒濕閉阻經脈,血氣瘀滯而形成坐骨神經痛。用藥上是採用清熱利濕,舒筋活絡,益肝腎。在臨床上常用六味地黃丸加骨碎補、補骨脂、續斷、杜仲、淮七、獨活、白荳蔻、砂仁、紅棗、一條根、千年健、狗脊等藥治療效果很好。坐骨神經痛也是屬於腎的範圍,因為中醫理論認為腰、膝,足都是腎管轄範圍,所以辨證屬寒可用獨活寄生湯加疏經活血等藥。骨刺、坐骨神經痛若再加針灸治療效果更好。
針灸:
此症痛點都是屬於膀胱經和膽經,所以針灸治療大部份針這兩條經。在臨床上最常針膀胱經的環跳穴及委中穴,此穴針感很強,若操作正確會麻到足根,效果就很好。若是骨、韌帶的異常,使神經受到壓迫,而引起的,可針華陀夾脊,華佗夾脊在脊椎旁五分處,看哪邊有壓痛點就針哪邊。還可配合針腎俞、環跳、承山、陽陵泉、附陽、崑崙等穴。據我的經驗,一般針灸後就會有馬上的療效,但一般針灸如果有骨刺的病人,需要配合中藥同時治療,一般兩個月的治療約有80~90%的病人會痊癒。
七、疼痛期間須知
1.臥床休息:輕度及中度病人儘量臥床休息。重度病人需絕對臥床。平躺時,兩膝後可置枕頭或棉被,使膝蓋稍彎曲,以減緩疼痛。側躺時,略彎曲髖及膝,自己尋找舒適之側躺姿。絕對不可半斜躺。
2.除躺床時間外,一律穿束腰(軟背架),束腰可減少腰部不當之動作,增加腹內壓,減少腰椎之承重,減低對椎間盤的迫,達到治療的效果。
3.接受復健治療:視情況在腰椎牽引前給予淺部熱療,深部熱療或電療,並視病況的變化,配合階段性的運動治療。
4.平常在家多做熱敷,每3-4小時熱敷一次,每次30分,以降低肌肉痙攣,減緩疼痛。
5.輔以藥物治療,可縮短病程。
6.避免久坐久站,避免搬抬重物或背抱小孩。
7.避免一切會引起迫椎間盤之運動,包括:跑步性如慢跑、及其它各類徑賽、網球等。跳躍性如籃球羽球、跳高、跳遠等、荷重性如舉重,需走遠路之運動,如高爾夫、爬山、遠足、長時間逛街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