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的病人來門診求診常會主訴頸部及上背部有僵硬的現象,當然用針灸:風池、肩中俞、肩井、曲池、外關等穴,針後病人就會覺得舒服,同時配合服用血府逐瘀湯、川芎茶調散、丹七散,一般皆會有很好的改善效果,如果確認有血脂過高者,可配合服用壽美降脂一號(是我國第一味經臨床實驗證實有效的中藥)或納豆紅麴,其效果更彰。因國內代謝症候群的病人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據統計台灣平均每小時就有4.93人死於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炎及腎病症候群、高血壓性疾病),已經超過國人第一死因癌症(4.6人死亡/小時)!有關代謝症候群的造成病因之一---高血脂症的相關資訊,摘錄如下與大家分享:
一、病因:
人體内的脂肪物質,是體内所必需的主要能量來源。但是,若體内的脂肪過剩,在其它損傷因素之協同作用下,會沉積在動脈血管壁内,產生粥樣硬化斑塊,使血管腔逐漸變窄或阻塞,引起所供血的組織器官缺血或梗塞。
脂肪來源於體内和體外兩條途徑。前者主要在肝内合成,而後者靠飲食中攝取。
常見病因:
(1)高膽固醇:
飲食中飽和(動物)脂肪攝入過多、肝硬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鉀離子過低、腎病及遺傳性高膽固醇症。
(2)高三酸甘油脂:
過量熱量攝入、酗酒、未控制好的嚴重糖尿病、腎病,某些藥物(如雌激素等)以及遺傳性三酸甘油脂症。
根據病因在臨床上可將高血脂分類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後者由其它疾病引起,發病率較低。原發性高血脂可能與有關基因、脂蛋白及其受體或酶類異常有關。然而,高血脂還與許多其它的動脈硬化危險因素有關。
二、症狀:
高血脂症的症狀,大多無明顯症狀或不舒服,但長期的血脂過高所造成的心血管疾病通常會有致命的危險,家族遺傳性高血脂症的患者皮膚或皮下組織或肌腱出現黃色瘤(Xanthoma)或黃斑瘤(Xanthelasma)。
高血脂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只是一種症狀,但因為高血脂所引起的動脈硬化會有一些徵兆,例如失眠、半夜或黎明前就醒來、頭痛、暈眩、胸部有壓迫感、洗澡時、運動中、排便時或吃飯後,小腿肚會有疼痛感。高血脂患者大部分都是因為肥胖、飲食習慣不正常所引起,比較少是因為遺傳。如果是遺傳性高血脂,不管你怎麼吃,膽固醇值都很高,而且你的眼瞼周圍會有一些黃色的小腫瘤,像這種遺傳性高血脂就一定要用藥物治療了。
三、臨床診斷:
當血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等超過正常值即稱為高血脂症。對於高血脂症最重要的診斷措施是在空腹12到14小時後,測量血漿中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濃度。嚴重高血三酸甘油脂症患者會併發急性胰臟炎。根據許多大型研究證實,高血脂症是引起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動脈硬化等甚至腎臟疾病等等的重要危險因子。
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的參考值如下:
請注意:凡男性>40歲、女性>55歲,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30mg/dl等危險因子愈多者,其血脂值應保持愈近理想值。
四、如何治療高血脂?
西醫:
治療的目的是使血脂異常可回到正常及降低動脈硬化及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高血脂症患者會先經過三至六個月「飲食療法」處理,如果血脂仍高未降才會考慮合併「藥物治療」。
飲食療法通常會先對於體重過重之個案,進行減重到理想範圍。對於大部份的個案,第一期的飲食限制為降低總熱量(卡路里)、膽固醇(每天300亳克以內)、及飽和脂肪酸含量(10%以下),至於飲食限制程度則應視高血脂症的嚴重度成正比。也就是說如果三個月後血脂仍高無降,就進行第二期的飲食限制療法。膽固醇(每天少於200至150毫克)、及飽和脂肪酸含量(7%以下)。倘若實施上述二種方法後血脂仍高,才會考慮配合口服降血脂藥物。除非個案經專科醫生診視後才提前使用藥物治療,像是糖尿病、動脈硬化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有家族史之個案。
目前國內血脂異常之治療準則主要是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公佈的"全民健保降血脂藥物使用規範",將血脂異常者區分為1.無心血管疾病患者和2.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或糖尿病患者。無心血管疾病患者當血脂濃度超過標準,需先給予3-6 個月的非藥物治療,即生活型態改變,如非藥物治療未達治療目標得使用降血脂藥物,用藥後應每4 到6 個月檢查血脂一次,如已達治療目標,則考慮減量或暫時停藥。對於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或糖尿病患者,如血脂濃度超過標準,則可開始給予藥物治療,同時予以非藥物治療且應定期檢查血脂濃度,如經藥物治療二年,已達治療目標,則可考慮暫時停藥。
中醫:
中醫認為血脂過高常是一種痰瘀互結的病理產物,故可藉由中藥或針灸、拔罐達到活血化瘀、利水滲濕、化痰通絡,改善血液品質,減少因高血脂所產生的不良症狀。 中醫對高血脂症的分型治療有:
1.脾虛痰濁型:
形體肥胖、頭暈頭重、胸脘痞悶、肢體沉重、倦怠乏力、苔白膩或厚膩,多見於高脂血症的初期、中期。治療中藥宜以健脾益氣、祛痰化濁的方藥,如七味白朮散與滌痰湯加減化裁。
2.肝陽痰火型:
型體壯實、頭脹跳痛、急躁易怒、目赤心煩、多夢、口乾口苦、便祕。多見於合併有高血壓症的患者,易導致中風。治療中藥宜以平肝潛陽、清熱化痰的方劑,常用如天麻鉤藤飲合清氣化痰湯加減治療。
3.陰虛陽亢型:
形體消瘦、面紅或暗、頭暈耳鳴、口咽乾燥、盜汗、五心煩熱、腰酸乏力、遺泄、舌質紅,本型常合併有動脈粥樣硬化。治療宜滋陰潛陽,常用六味地黃丸和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
4.脾腎陽虛型:
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形寒怯冷、面浮肢腫、納減便溏、腰膝酸軟、陽痿遺精、舌質淡胖、苔白膩或水滑。本型多見於續發性高血脂症,常見於甲狀腺功能減退或慢性腎病過程中。治療宜溫脾補腎,常用方劑如保元湯和濟生腎氣丸加減。
5.痰滯瘀阻型:
胸悶痞脹、隱隱作痛,或痛如針刺而固定、心悸氣憋、苔白膩、舌質紫暗或有瘀點。本型常合併冠心病、心絞痛。治宜活血化瘀、化痰通絡,方藥如血府逐瘀湯加減。
五、常見食療如:
常見能調降血脂的食物:玉米、番茄、海帶、茶葉、大蒜、洋蔥、茄子、蘋果等。
(一)玉米 :
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
有助於人體脂肪及膽固醇的正常代謝,可以減少膽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積,從而軟化動脈血管。
(二)番茄:
不僅各種維生素含量比蘋果、梨子高24倍,而且還含維生素蘆丁,它可提高機體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體內垃圾,保護血管彈性,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三)海帶 :
海帶中含有豐富的巖藻多糖、昆布素,這類物質均有類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膽固醇、脂蛋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四)茶葉:
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緩解血液高凝狀態,增強紅細胞彈性,緩解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經常飲茶可以軟化動脈血管。
(五)大蒜 :
含揮發性辣素,可消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顯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動脈硬化的良藥。
(六)洋蔥:
含有一種能使血管擴張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減少血管的壓力,同時洋蔥還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強纖維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的功能。
(七)茄子 :
保護心血管、降血壓,茄子含豐富的維生素P,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有軟化血管的作用,還可增強血管的彈性,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細血管破裂,對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八)蘋果:
蘋果富含多糖果酸及類黃酮、鉀及維生素E和C等營養成分,可使積蓄體內的脂肪分解,對推遲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發作有明顯作用。
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安道爾,平均壽命83.5年,常吃蔬菜與橄欖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