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現代父母親對子女應有的認識與態度

這篇文章是由賴小姐所提供,我覺得對於天下父母親很有參考價值,故將其摘錄與大家分享:
當孩子大時,父母要學會三個心:不要太關心,不要好奇心,不要太熱心。
「頭好痛,躺在床上,久久無法入睡。現在是中午十二點半,還沒吃飯,肚子好餓,我在等老二起床一塊吃。妻子說他們凌晨三點多看完DVD才睡,餓了就先吃吧。」但我還是想等。
老二在台北讀書難得回來,更難得一塊吃頓飯,何況今天帶女朋友和同學一塊回來。迷迷糊糊躺了一會,起來已經下午兩點了。在臥房顛倒個半天不知道穿什麼好?是休閒一點? 還是家居一點?好不容易穿好下樓,看到妻子已經在廚房忙著,我過去問她:「我這樣穿好看嗎?」她頭也沒抬回我:「在家怎麼穿也行。」
我回到客廳漫不經心地看著電視。我還在等,等著他們起床。
忽然聽到樓上沖馬桶的聲音,起來了。我衝到廚房告訴妻子:「起來了。」
妻子回我:「正好,再炒兩個菜就好了,你準備桌子吧!」我忙不迭動起來……
不一會,幾個人下樓來了。孩子們很客氣地跟我們打招呼,妻子解開圍裙走出來,笑著招呼:「吃飯吧!」氣氛凝住了幾秒鐘。
這時,老二回答:「我們不吃了,今天同學聚會,我們要趕快走,快遲到了。」
妻子仍然想留住他們:「我早上才去市場買的菜,還現殺了一條魚,做你最愛吃的豆瓣魚,吃了再走吧!」似乎仍然留不住他們,老二回說:「你們吃吧。」
趁著同學們穿鞋子的空檔,妻子小聲告訴老二:「我和老爸一直在等你起床一塊吃飯,我們都還沒吃呢!」老二皺個眉頭,回過臉告訴妻子:「你們幹嘛等呢?餓了就先吃嘛!你們這樣等我,我會有壓力啊!」說著就在同學一片謝謝與再見聲中出門了。留下我和妻子站在門口。
我碰到妻子的手 ……涼涼的。我知道,我可以很嚴肅地告知孩子,這是不懂事,甚至更誇大這是不孝順,然後再給他一些教誨,告訴他以後如何安排時間,計畫順序,生活規律……,把一些教條的東西塞給他。我相信他會接受,但我相信他以後會減少回家的時間。就算回來,他也會告知朋友們:「在我爸媽面前一定要如何如何……否則會如何如何……。」那時候,我再也等不到我的孩子了,等到的只是一個虛偽的人。
我也知道,這不是一個現象,其實,這是一個「過程」,孩子和父母都在學習的一個過程。孩子學習如何過他自己的生活,父母學習如何接受孩子已經長大了的事實。這過程有點苦,但每個人都會經過。

想起一句老前輩的話:「當孩子大時,父母要學會三個心 —— 不要太關心、不要好奇心、不要太熱心。孩子都希望有自己的空間,父母太侵入,孩子就會逃避。
我回頭告訴妻子:「我們自己吃吧!」
到了餐桌前,我茫茫然停下來問妻子:「我這樣穿好看嗎?」

給聰明年長者幸福十誡
一、不要再替成年子女操心,才不會碎碎唸。
二、不要再將成年子女當成未成年來「監護」,以免顧人怨。
三、不必事事都「非知道不可」,尊重已成年子女的隱私權、自主權。
四、不要再以兒、孫為生活重心,尋找自己的園地,才不致天天望穿秋水。
五、不要逢人就訴苦,寧可寫作、畫畫、練功、唱歌,以藝術、創作昇華情緒。
六、不要凡事抱怨,多欣賞、感謝別人為取悅你所做的努力。
七、不要因孫輩和子女媳婿爭執衝突,這樣只會惡性循環,害了你的孫輩。
八、不要因病痛而唉唉叫,有病要治病,領了藥要服藥,治不好的要忍耐。
九、不要疑心病太重,要感激還願意留在你身邊的人,免得最後連他也走了!
十、要多多培養宗教情操,有堅定的信仰,對未來抱著開心、樂觀的態度。
如果以上十點,每一點是十分,祝福各位聰明的老人,都能幸福一百分。 這是送給為人父母者的禮物

人生首要之事——
莫過於盡孝。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故行孝當及時,錯過機會,將是終身的遺憾。其次,做人亦當盡本分,謹言慎行、心存厚道、一生無過,雖是平凡,確是現今社會中的不凡之人了。
愛,可以長養慈悲,廣愛善待眾人。人與生就具足善良的心,只因為「習相遠」,纔把那善良的本性蒙蔽,故善念恆存你我心頭,心念一轉,剎那間就可得到!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根基穩固,纔能受教有地。而簡單的應對進退,其實就是家教的開始。然而,有許多父母卻忽略了這紮根教育的重要性,反而錯失了奠定良好德性的先機。損失之大,誠難估矣!古來孝子行孝,莫不從順從父母開始。今雖時空不同,然而孝道之理千古不易。
當夜闌人靜,捫心自問,父母的教誨我們可曾做到幾分?為人子女怎能不承歡膝下、主動為他們分憂解勞呢?
有人終身能牢記父母的教誨,有人卻不曾憶起絲毫訓勉。前者在面對迷失與困厄時,往往能懸崖勒馬,知所進退,不敢愧對父母,讓父母操心、蒙羞;而後者卻經常惹事生非、得過且過令父母傷心。『愛之深,責之切。』天下父母無不如是。而為人子女者,卻甚少能體會父母這至深至愛之情。犯了錯,不能接受父母師長的教誨,反而陽奉陰違。其實,知恥近乎勇,改過遷善不是羞恥,這需要極大的勇氣纔能做到。因而,我們更應感念父母不厭其煩教導、成就我們的苦心。
古人對父母的關懷照顧,可謂無微不至。今雖可以利用現代科技產品,讓父母親得到物質的享受。然而你我心中可曾經常惦記著孤苦寂寞、滿身是病的雙親?其實,他們最需要的是--親情的關懷晨昏定省,早晚能對父母關懷問候,是人間最幸福、溫馨的樂事。想想有一天你我都會老,若現在能孝敬父母,子女也會效法。知恩報恩,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人生纔有意義。
『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古今皆然。尤其,當今社會染污嚴重,能讓父母瞭解子女的行蹤,不但免去父母的掛心,亦可避免意外發生。他古云:『三十而立』,長大之後,應居有定所、作息有常、事業專注。此刻,父母纔總算能稍稍心安。孔夫子常言:「少而不學,長無能。」為人子女於年少之時,即當努力自強,切勿荒廢,空過一生。能克制自己的言行舉止,不隨心所欲,又能處處替人著想,所作所為自然合乎於禮。環視當今社會,最欠缺的就是禮節,因為大家都不懂得彼此尊重,纔會為所欲為,擅作主張,造成今日的紊亂。當子女品德有欠缺時,最最痛心的莫過於父母。未能盡孝,又讓父母蒙羞,怎不叫父母傷心欲絕呢?
凡是不屬於自己所有,即使非常喜歡,也不能起貪念,更不可以佔為已有。尤其公家單位的東西,許多人誤以沒關係,殊不知物品不分大小,只要不是自己的,拿了就是『偷竊』的行為。奢華,長養欲望。若平素能少欲知足,那麼名利當頭也會如如不為所動。更何況人的一生最重要是能對得起自己與父母,仰不愧天,俯不怍地,怎能讓父母傷心。看到父母華髮銀生,想想他們一生為家庭、社會付出了青春與勞力。此刻,正是兒女回饋孝敬之時。那怕只是輕輕的一聲問候與關懷,都是父母最歡喜欣慰。若能讓他們含飴弄孫,將是最難得的天倫之樂!
禮記云:年過七十之後,性若稚童,最需要的是關懷與安慰;而老人家也最怕孤寂,所以能貼近父母之心,經常關懷他們,免去他們的懮擾,逗他們歡喜,也是孝親、事親的好方法。
孝經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告訴了我們為人子女,當要會照顧自己,千萬不要讓父母掛心自己的健康,尤其是不良的嗜好,更不可以沾染,如酒、色、賭等,它們都是毀家損身的禍首。清白傳家,祖德流芳。昔時之人重視以『德』傳家,今人不知『德』實乃奠定家庭幸福與社會安定的根基。因此,『德教』之始在於家庭、父母以身作則,子女自然傚法。故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疏忽不得!
想想父母自小養我、育我、撫我、顧我,不計一切拉拔我長大。那麼理所當然我們也應該懷有感恩孝順的反哺之情才是。而孝養父母更不分富貴貧賤,人人皆能為之,怕的是--沒有那份孝心罷了!自古以來親子間的緣份,總有深淺與好惡之分。緣份薄的,難免遺憾得不到父母的喜歡,但只要有心努力去改善,以行動來表示自己的孝敬,自有感動父母的一天!舜王就是我們最好的典範。
子曰:『事父母幾諫』。面對父母的過失,真正的孝子並非一昧地從父母的話,應當見機行事,以虔敬的心,善巧的言語,或請適當的長者來幫忙,切勿使他們造更重的罪業。當規勸或開導別人之時,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真誠之心,言語要溫和,態度要懇切,這樣纔能打動對方。更何況是對自己的父母,態度、容色更應委婉。如果第一次勸解父母過失無效,應該運用善巧方便,再予婉言勸說,千萬不可輕易放棄,讓父母背負不譽之名!人人說好話,個個聽好語,不道不善言,不說不實話,這樣好話連連,淨語綿綿,是非人我即可免!
諺云:『利刀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言語的傷害,往往銳勝刀鋒。若能常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自然話到嘴邊更三思。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習氣毛病一旦養成,就很難改正;因為,難就難在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而人一生最大的修行,也只在戒除習氣毛病而已!

沒有留言: